您所在位置:首页 > 艺术人生

老行者之家-艺术人生-最伟大的中国影片

最伟大的中国影片

作者:吴阿仑 阅读2532次 更新时间:2001-08-12

《霸王别姬》已经看完,这个碟子始终未让我轻松高兴过,不过看到最后,不得不承认,这是我见过的最伟大的国产影片。 

  此片对文化大革命的本质进行了比《芙蓉镇》更加入木三分的揭示。《芙》片令我难以容忍的是对人物性格的脸谱化及人物命运的模式化,这一点未能摆脱一般国产片的俗套。明显有着“主题先行”、“先搭架子再填内容”的痕迹。然而《霸王别姬》却不。正如《辛德勒的名单》借用了一个人道的故事来反映那场战争一样,《霸王别姬》也是借一个戏班子的两个角儿在不同世代的个人经历及命运遭遇来反映历史。 

  我觉得日本入侵、国民党当政那前几段戏都是铺垫都是虚指,而最后一段戏即解放后乃至文化大革命才是本剧的重心所在。通过这部片子,我们看到,声势浩大的文化大革命,不过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人民名义、借助革命的口号,来对别人实现“专政”的现实。《霸》片所展示的“革命”对人性的扭曲,真是令人触目惊心。 

  最重要的是本片在这样一些故事后所呈现出的一种倾向:日本侵略者践踏戏班子,段晓楼被抓,但只要程蝶衣去为日本人唱一唱堂会,就给摆平了;国民党伤兵闹事,致使程蝶衣被冠以“汉奸罪”,国民党还弄了一个貌似公正的法庭来审理(体现出“程序正义”),最后程蝶衣不按友人设好的救援之计,在法庭上寻死,本活不了,但国民党一位司令员要听京戏,于是,程蝶衣活了下来,看来,不管是日本人,还是国民党人,不管其多么“反动”,对京戏、艺术的热爱之情是一样的。 

  而共产党解放了北京之后呢,解放军们根本不在乎是否已经完整地欣赏了京戏,就在戏院子里唱起《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这种雄壮的凯歌来了,没有与戏班子为难,似乎显示了共产党的“铁的纪律”与不同之处(实则显示了京戏艺术在这些人眼里是无足轻重的)。 

  但紧接着而来的浩劫只怕不仅是几个唱戏人的灾难,而是整个民族艺术的灾难——无限地上纲上线、无限地人身攻击、京剧演员们被画成牛鬼蛇神状游街批斗,对“现代京戏不算京戏”的好话听不进去,小人的复仇性的攻击却披上“革命”的外衣……总之,在日本鬼子、国民党那里还有些尊严的艺术到了……这儿,已经尊严全无了,已经狗屁不是了(陈凯歌的电影真是大胆,大胆到了拿这三个时期对比并得出令人惊诧的结果的地步)。 

  佩服,我佩服陈凯歌!这是一出真正的民族悲剧,一部富有生命力的史诗片!一部秉笔直书的历史!与它相比起来,中国该有多少伪电影伪艺术!张艺谋的片子也给比下去了!而且陈凯歌此片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没有张艺谋片子故意玩弄电影语言造成的晦涩难懂,如果说张的片子象艺术片的话,那么,陈的片子则是好莱坞类型的史诗片!你懂得了它并且喜爱它!你是受鲜明的电影画面和故事情节震动而不是被一些神神秘秘的东西所蒙住。 

  这个剧不管是在描绘历史方面,还是在展现个人悲剧进程方面,都有伟大之处。程蝶衣的同性恋倾向,实际是他小时候所受严酷训练的一个苦涩结晶。那种地狱般的训练生活也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我无话可说。 

  在我看来,段晓楼(张丰毅饰)、他老婆(巩俐饰)都是比较自私且很粗鄙的人,只是巩俐后来变和善了(解放后),似乎由完全敌对程蝶衣变得同情起他来了,段晓楼固然可以为自己把戏与人生的界限划得很清楚而潇洒自得,不象程蝶衣活得那么累,但他是一个没有心的人,粗鄙不堪,居然一点也觉察不到程蝶衣的同性恋倾向,我觉得只有他最能够有希望解救程蝶衣,但,他没有。很遗憾。 

  最后约十分钟里,大火前的拷问是本片中我认为最伟大之处,将血淋淋的文化大革命场景生动再现的不可多得的历史镜头。恶毒、自私的人性在法西斯式的强权面前渐渐撕下它的遮羞布来、渐渐被热力烤得泯灭殆尽,这是何等令人纠心的画面!但它很真实。 

  《霸王别姬》一片展示的尽是人性之丑恶一面,“四儿”是由背叛传统、投靠“革命”而得势的恶魔,作为革命的主人,“胜利者”们通过张牙舞爪反映了他们人性中嚣张的丑陋,而被革命的人们,也渐渐无法坚守良心的底线,为求一己之私,将各种矛盾由温情脉脉之下暴露了出来,并如火山般喷发而后快,最后达到一种歇斯底里与疯狂的地步。                              
老行者的话:老行者在九三年看过《霸王别姬》,虽然与本文作者对其的评价不敢苛同,但还是认为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片。记得当时令我感动的是电影中对人性的揭露,现将当时的日记摘录如下 :

九月二十三日 雨

《霸王别姬》,嘎纳电影节金棕榈奖。陈凯歌导演,主演:张丰毅、张国荣、巩俐。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一部不错的后现代主义的影片。故事描述了段晓楼、程蝶衣自小学戏,成角儿,为日本人唱戏,为国民党人唱戏,为共产党人唱戏的酸甜苦辣及人性的扭曲。段晓楼是个好演员,他入戏出戏,看似洒脱圆滑,终逃不脱曲扭人生的社会的摧残,终于在压力之下,阳刚之气的“霸王”屈服了。程蝶衣是个真正的演员,入不了戏,“本是个男儿郎”,几经曲扭化成“娇女儿”,入戏后却出不了戏,阴柔之美,执著、从一,观众无所谓,只是为了唱戏,亦是扭曲的人格。最后在新中国的一次次运动中饱经摧残,最后痛不欲生,“你们都骗了我”,再次出戏,“本是个男儿郎”。为不屈的人性,抛洒心血,可佩可敬。

是什么扭曲人的天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