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现实社会

老行者之家-现实社会-七十年代出生者的特点

七十年代出生者的特点

作者:不详 阅读3047次 更新时间:2001-08-11

1970年生
对“文革”有点淡漠的记忆,可能参加过“红小兵”。早期看过的电影有《渡江侦察记》、《地道战》等;看过《少林寺》,部分人曾蠢蠢欲动产生过出家习武的念头。如大学毕业,不少已成为单位中层人物。大多数已婚,正是生子的“黄金年龄”,但总有那么一批人在充当“爱情守望者”的角色。受80年代朦胧诗影响愿意写诗,对崔健情有独钟。

1971年生
大致情况跟1970年出生的差不多。女的基本喜欢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中的小鹿纯子;男的看《上海滩》和《霍元甲》非常上瘾。上中学时爱抄歌,亲手制成“歌本”并贴上明星的归咎收藏。假如中学不留级,肯定是最早上大学的。大学时,吉他流行得一塌糊涂。最激动的是1990年的亚运会,爱看球赛与父母爱看《渴望》形成鲜明对比。

1972年生
一上小学写作文的内容包括“张海迪事迹”等。大部分城市出生者,已经是独生子女了,是最早一批港台歌星的“追星族”,唱罗大佑的歌的最后一批人。在老师的指导下给老山前线的英雄们写过慰问信。上大学时,已经有一批经商高手在他们中产生,不过是只是倒腾些磁带、丝袜、贺卡之类的小玩艺儿;今年28岁,不过如今这年龄算不上“大龄青年”,谈恋爱绰绰有余。

1973年生
他们只能从图书馆里知道“文革”和“四五”运动了。1983年严打时,他们还不谙世事,是狂热的中学追星族的一批,不过他们追的星差不多现在都已退隐江湖了。1988年左右,他们开始迷恋上拿身体开玩笑的“霹雳舞”。考研的人越来越多就是从这个年龄开始的。

1974年生
上小学的教材跟哥哥姐姐们的不一样,称呼也改叫“少先队员”,上小学戴红领巾的那会儿是最快乐的回忆。足球的第一批狂热分子,看世界杯比复习高考都用心。上大学赶上中国“申奥”失败,有的人因此砸了酒瓶。要是热爱文艺,会知道诗人顾城自杀的事。

1975年生
小学时代总是很有理想,学过“长大要当科学家之类”的课本。小时候经历罐装饮料刚刚上市,感觉非常新鲜,但总有有点舍不得喝。流行广交笔友的活动,在越来越多的国产歌星面前有点花眼,少数人极度喜欢Beyond乐队。流行的“青春美文”纷纷倾倒在他面前的同时,喜欢“俏黄蓉”多于“傻郭靖”。四环素牙普遍流行,由于营养问题个头高矮不齐。

1976年生
小时候,学校里要学“赖宁”,学校外面学“魂斗罗”;就开始有“老大”了,除了怕班主任就怕“老大”。中学的时候,喜欢小虎队,喜欢伊能静,唱“让我一次爱个够”,那个时候王菲还叫王靖文。高考落榜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读。大学毕业时,伤心!散伙饭哭得一塌胡涂。Internet越来越热,事实上有很多人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做网站,毕业后直接在站里做版主。

1977年生
小学时代“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是他们的口号,不过,小人书是越来越少。中学生时代世界已经变得异常丰富,男孩子爱打电子游戏机;女生爱看言情书,对时不不时的课堂情书已经不以为然。他们敢花在耐克鞋上的钱是他们父母所无法想像的。大学时代实现了电脑换脑,如果不是太笨的孩子,今年也该大学毕业

1978年生
据说,真正的“计划生育”就从他们这年开始的,所以这一年出生的孩子大都有过“小皇帝”之类的称呼,虽然他们很多人都不爱听。中学时就敢泡城里的迪厅或酒巴,总有那么几个爱做作的女孩叼着香烟玩深沉,蹦迪是基础课,而且全部普及了以假乱真的卡拉ok。中学同学中已经开始有远渡重洋到异地去留学的了,同性朋友之间互称“老妹”“老公”或“老哥”。大学的第一件事不是买世界名著或参考书,而是买一本《中国可以说不》。

1979年生
又一批幸福的“独生子”出生。他们目睹了中国股市爆发期的怪现象,部分人的家庭有裂痕,适应了单亲生活。喝可乐,吃汉堡包,看NBA,他们没法想象没有电话的生活。上网、恋爱和英语TOFEO考试是大学的三大任务,大学还没毕业就在5460上申请了班级固定域,考研和出国是老早就定下了的两手毕业准备,但赶上抗议美军轰炸我大使馆的示威游行,并且是主力。

<此贴子已经被admin于2002-12-9 22:05:5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