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现实社会

老行者之家-现实社会-中国法学到底是谁的盛宴?

中国法学到底是谁的盛宴?

作者:阿冬 阅读4354次 更新时间:2006-01-19


“对不起,我们相信,法硕也有不少优秀的人才,但是我们只招法学硕士或法学博士,而且名额有限……”
  
这是本人找工作时第三次遭遇类似的拒绝啦。这里我不想再去争论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的优劣,这很无意义。因为在求职过程中,我同样看到法学本科硕士毕业生们无助的眼神,东奔西跑而没有结果的疲态。就业寒冬逼人的寒风已经吹拂到每个毕业生脸上。大学都是法学路上的同行者,为曾经共同的理想,奔波在外。在这里,我只想大声问一句:“中国法学到底是谁的盛宴?”这里我不是发泄情绪,而是在为我们整个法学毕业生们担忧。
  
法学,一个表面上繁荣热闹的专业背后,其实早已经隐藏着深深的危机。04年春,梁慧星在我们学校做报告,他说他执教的山东大学法学院还有五年的好日子。我不知道,他说的“好日子”具体指谁的好日子。但是我们这些国内二流的法学院(包括山大)最近几届的法硕毕业生,已经深深感受到法律就业的寒冬来袭。事实上我得承认,在2002年之前,也就是说本人正在准备考法硕前的时间,法学学生就业还是相当不错的,那时法院、检察院诸多虚位以待。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我一个在西南政法读双学位的本科同学,2002年,几乎没有费任何力气,就被青岛司法局录取。我本科所在的那个二流本科院校的政法学院,2002年从西北政法引进两个法律硕士---注:法学硕士招不来。是按照博士待遇引进的,又是分房,又是给家属安排工作,可以说竭尽全力地迎接人才。
  
短短三年下去,我们看到的是,就业市场波诡云谲,充满劫数。整个就业市场呈现供求失衡的状态,随着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中高档次人才稀缺性已基本解决,可替代性较强。就法律专业来讲,我们所了解的情况,也面临这个问题,法律专业学生想找到合适的工作越来越难,比如原先大家看好司法系统,目前大部分已经人满为患,进入其中难度很大。于是满大街的法学硕士博士,嗷嗷待哺,大呼上当;法学本科的遭遇更惨,看到很多优秀的法律本科人为人打工,拿着搬运工司机师傅一样的工资,干着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琐碎工作。
  
也许有人说,法律毕业生就业难是大环境的事情,君不见,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但是,我想说的是,中国专制霸道势力的教育体制,也是法律毕业生就业难的罪魁祸首。为什么这样说呢?一个真正关心自己学生前途大学,是会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的。但是我们中国的学校不是这样的?看着哪个专业捞钱快,哪个专业光鲜就上什么专业。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大批假着法学之名,坑害学生的现象,你不是想学法律吗?OK,come on baby!农林矿院校纷纷设置法律专业或法学院,大部分的师范院校的政冶系纷纷易帜政法系或政法学院。一批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老头老太太,摇身一变成了法学研究生导师?

一大批重点大学也不甘寂寞,上蹿下跳,从政府部门争取已不被市场看好的法硕招生资格。法学招生已经带给相关利益群众巨额的回报………这已使整个中国法学界已经成了一个名利角逐场。没有人真正关心法学专业教学的质量,没有人去挂念法学毕业生的出路问题。也许有人说,个体都是理性的,选择法律是自作自受。但是这只是我们自己的责任吗?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他们难道没有义务对法学教育提供科学的规划和调控。还有哪些曾经有良知现在有名气的法学界专家,也只是奔忙于全国各地讲述着一千篇都不变的法治理想,拿着丰厚的演讲费用。我们那些不太有名的教师们也正在奔波于律师事务所与法院之间,赚得腰包鼓鼓。他们看重的是眼前的逍遥,那管身后洪水滔天。
  
可怜的是我们这些曾经对法律抱着热情和理想的学生,我们掏空父母所有的积蓄,耗费了数年的青春,却只是换来一纸外表光鲜的学位,换来了中国法学表面的繁荣,换来了相关利益群体最后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