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现实社会

老行者之家-现实社会-怀念露天电影时代

怀念露天电影时代

作者:从容 阅读4456次 更新时间:2006-05-20


对于我们这些七十年代初出生在农村并在那儿长大的人来说,露天电影一词,无疑象一颗明珠在我们的记忆里闪烁着明亮、快乐的光芒,照耀着我们整个的童年时代。可以说,我们这个时期出生的人在中国是最后一代对露天电影有共享的话语和共同的记忆的人了,有看过露天电影的经历几乎成为我们这个年代人特有的一个标志。

说起露天电影,我总是情不自禁陷入怀念和温暖的回忆之中。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在广大农村地区,人们生活条件普遍比较差,还处于勉强温饱阶段。天一亮人们下地干活,天一黑就上床睡觉,生活很是单调,看电影无疑是最大的娱乐和最高的精神享受。那时放电影通常是以大队为单位,一个大队包括几个到十几个生产队不等。一个大队要放电影的消息会象长了翅膀,方圆几十里外的人都会兴高采烈的早早的赶来,每场电影都是人山人海。也有私人掏钱请人放电影给大伙儿看的,这种情况较少发生,只有经济条件较好,家中做大事,比如老人过寿,娶媳妇,生儿子或者盖新房,请一两场电影热闹热闹,图个喜庆。不管怎样,只要是有电影看,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就是节日之外最快活的事了。

我清楚的记得我第一次看电影的情景,在安徽农村老家,大概八岁的光景,邻家的奶奶带着我去大队小学的操场上看露天电影,也是有生以来看的第一场电影,是黑白片的黄梅戏《女附马》。我记得那晚我和邻家奶奶看的是电影的反面,人也照样很多,站在四面拥挤的人群中,两只大眼睛一眨不眨的、兴奋而专注的盯着电影屏幕。虽然看不太懂情节,但那电影上的人穿长裙,移云步,着龙袍,舞水袖,觉得好看极了。加上锣鼓咚锵,热闹新鲜,男声女声一亮嗓子,下面一片叫好。后来知道唱得如此婉转清亮的女扮男装的小姐是严凤英,长须鹤发、嗓音醇厚低沉的老相爷是王少舫。这两位艺术家是黄梅戏事业的奠基人,黄梅戏唱腔正是由于他们改造与设计才使得黄梅戏从民间小戏走向神州大地,从地头田间唱响全国舞台。还清楚地记得那次看电影看到中间的时候,突然飘起了小雨,时节正值初春,小雨携带着瑟瑟寒意从天而降,人群中有人冷得“嘘”了两声,但没有人离开。有人把带着补丁的外套脱了,用手尽力托起,罩在电影放映机的上面。放映机投向屏幕的光柱象一个巨大的火把照亮了所有的面孔,无数双眼睛在黑夜中熠熠闪光,人们完全沉浸在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之中。严凤英或哀惋、或激愤、或悲凉、或喜庆,音色饱满、纯正,极富表现力的演唱,紧紧的抓住了每一位在场观众的心。严凤英的黄梅戏艺术造诣,在我看来至今无人超越。现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总是无限的怀念与无尽的感动,就连电影拷贝由于质量不高而发出的“滋滋”的响声也觉得喜欢。正是从那时起,我爱上了黄梅戏。

看露天电影还有一大特色,看电影都是自带板凳,不带的就扯一把干稻草垫在地上,或者什么都没有,干脆一屁股坐下。这时候你可以抬头看见天上的星星正向你眨眼睛,或者在月朗星稀的时候看见月亮美丽轻柔的笑脸。四周绕着黑框的白色的电影屏幕早早的挂起来,仿佛是一个硕大魔术盖子,诱惑着无数饥渴的目光和好奇的心都在等待天黑的时刻,等待揭开里面变幻的世界和神奇的故事。那个时期看的电影大概全中国都差不多吧!最多的是解放、抗战的片子,象《铁道游击队》、《渡江侦察记》、《江姐》《党的女儿》等等,我们最关心的是谁是好人、谁是坏蛋,那时侯叛徒装扮有一个模式:油光可鉴的小分头,说话时要么贼眉鼠眼、要么点头哈腰,长相也不敢恭维,不是大金牙就是一脸大麻子,没一个顺相的。一出场我们这些小孩子都能立刻认出来,大喊:那是坏蛋!好人也有一套行头,英勇就义前必然有几句响亮、激扬的口号,看的观众常常是热血沸腾。我记得当时有一部不是战斗片子,但在全中国都引起极大轰动,那就是六龄童主演的《三打白骨精》。当时,人们对于妖精的三端变化,孙悟空的腾云驾雾,感到神奇至极、惊叹不已!当然,现在看来,那些镜头在技术上非常拙劣粗糙,不值一提了!那个时代,中国传统戏曲片可以说是一个辉煌时期,象越剧《红楼梦》、京剧《打渔杀家》、黄梅戏《天仙配》、昆剧《十五贯》等等,这些名家经典之作至今仍有宝贵的艺术价值。那时的人们最喜欢看的戏曲大概是才子佳人历经磨难,最终是皆大欢喜的团圆戏。到了八十年代以后,生活片慢慢的走进人们的视野,象《喜盈门》、《月亮弯的笑声》等都是非常优秀的有生活气息的农村题材的故事片。露天电影为我们农村孩子带来多少充满笑声的记忆啊!

那时放电影的场地大都在大队的稻场,有时也在大队小学的操场。比起在操场,我更喜欢在稻场看电影,不用带凳子,反正到处都是稻草堆。随便拽一把稻草,干爽爽的,折起来一声脆响。夜风吹过来的时候,你可以闻到干稻草堆散发出特有的暖融融的香味。在稻场看电影更有利于那些恋爱中的姑娘和小伙子们的约会,他们双双坐在稻草堆上,在黑暗中手牵手,或者躲在稻草堆后,互诉衷肠,心思当然不在看电影上。他们往往在电影中途就不见了人影,大概找隐蔽的地方“握手”去了,那时电影放映员对外国电影中出现的接吻镜头给农村人的解释是“相当于中国人的握手”。也有互不相识的年轻男女,在看电影时偶然相遇,“看”出感情的。露天电影上映了多少动人爱情故事,同时,电影之外又演绎了多少动人爱情故事啊!

露天电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它和大队、生产队、货郎、供销社一样,成为历史的名词。但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谁又能忘记在那些贫困的岁月里,露天电影所带给我们的怎样的快乐和美好!它象一首难忘的老歌,永远在心底不停的来回的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