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网络世界与网络法

老行者之家-网络世界与网络法-“2000法网盘点”之法律网站篇:我不知道风向 

“2000法网盘点”之法律网站篇:我不知道风向 

作者:冷眼观潮 阅读6085次 更新时间:2001-08-11

2000年的法律网站以“绚烂”为开篇,徐徐展开它的大幕。

龙年春天的来临,使不少人克服法律固有的理性,把触角探进了互联网——整个上半年,我们的耳鼓充斥着法律网站开业的消息。甚至,我的邮箱都塞满了“中华”、“中国”法律网站的开通新闻却无暇浏览。

而到这个年底,所有的声音似乎都静了下来。那斯达克残酷的洗牌运动,让大家终于重回理性——这种“平淡”的结局有些让人难以接受,然而却是个活生生的事实。

这让我忽然记起中法网CEO谢卫东4月底在接受我采访时的独白:“网上法律界先行者,他们或失败或成功的教训、经验都是宝贵的财富。他们都是英雄,是这个网络时代的英雄。他们荜路蓝缕,用生命和财富在网上印下普及中国法律的开拓性足迹,尽管不少都以悲壮的牺牲为结尾,但是能够走在前面,他们的这一行为本身就很让人敬佩。”

此刻,大概只有这句独白才能恰切地表达我的感受了。

整整一年,法律网站的商业尝试多数都失败了,除了几家尚在不断探索的网站外,相当多的法律网站开始停止内容的更新。如何盘点这数以百家的网站,我一时竟理不清头绪——还是选择我熟悉的网站罢。

一、中华法律网(http://www.onlaw.com.cn)

中华法律网是典型的法制门户网站的称谓,其内容格局主要为:法律法规、法制机构、法学园地、教育培训、法律社区、法律商城。这样的内容框架说明它是一个以提供信息服务和开展电子商务为主的网站。如果按照这种构想,必须保证有相当大的访问流量。但是,作为一个有别于新浪、搜狐、网易的垂直网站,流量提升有点困难。

我注意到,这个网站在开通的前几个月内,不断变换首页的风格以及栏目设置,内容也不断改变,直到我在国庆节前后发现其停止了对内容的更新——这是我所见到的一个惟一没有完成网站整体建设就开始休息的法律网站。我的朋友告诉我,停止更新的原因是投资商对于该网站赢利模式的失望。尽管这个网站背后是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的一些学者,但是最终逃脱不了市场的淘沙大浪。

中华法律网的经历,说明了建设法律门户网站的非现实性。它的结局,也是其他类似“中华”、“中国”法律网站的前途和命运。

当前,法律的各种资源和信息相当分散,如果没有巨额资金进行垄断性投资,仅仅凭一时性起而盲目发展门户,注定是失败的“滑铁卢”。

二、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www.chinalawinfo.com)

北大英华公司创办的这个网站很有名气,他们立足法学学术、探索商业发展模式的勇气也值得嘉许。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该网站的栏目设置也始终在变换,可能是尝试如何在保持北大学术气息的同时,更适应市场要求。今天,北大法律信息网的栏目主要是:法规中心、天问咨询、法律网校、法学研究、法学书刊、法律动态、北大法律周刊、聊天室。

从我的直觉看,该网站本年度的发展并不是很大:学术优势没有得到更广泛的张扬,网上经营如销售光盘、法规中心会员数量,也不是特别理想。但是,从我所参加的几次该网站组织的活动来看,他们的远程教育、自考、律考、学历教育搞得有声有色,而这些大都需要网络以外的功夫。

北大法律信息网代表了一种锐度,它是个性网站面对互联网风云而适时调整战略的代表。它的经验也表明,法律网络公司在没有大额度投资注入的情况下,要将网络手段和传统经营结合起来以确保生存和发展。

对这个网站感到遗憾的是,赵晓力博士主持的北大法律信息网BBS关站。

三、中国法律咨询网(http://www.china1laws.com)

我佩服谢卫东的勇气,他从最高人民法院辞职这一行为本身,就很有些惊世骇俗,至少老外特不理解。

今年3月试运行、5月正式开通的这家网站,可以说是本年度中国法律网站最靓的风景。它对于赢利模式的探索、对于法学学术的贡献以及它每天数十万的点击量,无疑是网上法律界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法网是根据市场需求,按照法律服务和互联网分别具有的特点而建立的垂直网站,提供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而产生的法律服务,被称为“解决法律问题的专家”。目前该网站已发展了相当多的会员而开始赢利。

它对于学术的贡献是动员杨立新等一大批著名学者上网并支持他们建立网站,建设、维护中国人文科学基地——中国民商法律网,依托中法网论坛而让江平、王利明、何家弘、马怀德等众多法学教授上网与网友开展学术交流。

目前,该网站的日点击量维持在25万以上,是访问流量最大的法律网站之一。

中法网探索出来的经验相当宝贵,它将成为其他一些半死不活的法律服务类网站研究的对象。

四、司法部律考中心(http://www.lawschool.com.cn)

我曾经和一位做网站的朋友开玩笑说,你要是搞定了某个权力部门,你的网站就会衣食无忧。事实上,在当前的中国互联网,单纯依靠网络开展经营是很难赚钱的,因为上网者有限,而且需求太分散,这样经营成本就太高。而依托某个权力部门,带有一定的利益强制,则网站经营就会有保障。

司法部律考中心网站是由北京盛世彩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经营的,其依靠的是律考中心。每年数以十万计的考生查找信息、律考辅导、查询分数,如果都集中在这个权威网站上,场面就会极为壮观。如果条件成熟,律考中心宣布有关律师资格考试的各种信息、程序等等都在网上收费进行,其收益则可想而知。

该网站在法律界的名气目前还不是太大,选择它作为一个代表进行分析,则说明现在的中国,网络经营有行政力量的介入一定会赢利。但是,行政力量须以温和的姿态出现才能获得认同,像北京律师网(www.lawcom.com.cn)曾以北京市律师协会文件要求各律师事务所在其网站上付费制作主页,最终遭到一致抵制而使计划夭折,则说明“度”的重要性。

五、亿络网(http://www.elawchina.com)

亿络网的框架包括新闻、咨询、社区、学术、教育、律师等板块,进行的是会员制经营,看来也是以法律服务为主的网站。他们的英文界面设计得比较精致,可能是其目标客户指向海外的缘故。

所以单独写一笔,是因为它在中国首届网站拍卖会上为众人瞩目。

在此次拍卖会上,这个网站以1550万元被一个买家买到20%的股份,它透露出的信息是:该网站拥有近8000万元的身价。

但是拍卖会后的消息有些不妙:据说投资商决定对该网站重新进行评估,挤掉了相当多的水份后,可资金也迟迟没有注入。

一位从亿络网辞职的内容编辑告诉我,这个网站已经进行重大战略调整,转而进行软件开发经营,网站的经营暂告中断。这个消息未经亿络网总裁石清凯博士证实,但我宁信其真。

海尔集团有一个理论,称为吃“休克鱼”,就是在企业扩张中选择那些技术有特色、产品有市场,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暂时陷入经营困境的企业,注入资金和管理,优势互补,最终实现低成本扩张。一些有个性的法律网站法律网站能否成为收购、兼并、重组的对象,以迅速扩大业务?亿络网当初的拍卖股权似乎为这些“休克鱼”指出了一条路。

六、杨立新民法网(http://www.yanglx.com)

网上著名撰稿人、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研究员毛寿龙曾经撰文《中国个人学术网站浮出水面》,以“思想的境界”(sixiang.com)开篇,对中国个人学术网站的发展进程发表评论。民商法专家杨立新教授的民法网无疑是这个潮流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

该网站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首个法学学者网站,不仅是因为拥有独立国际域名,更重要的是因其“立新说法”、“虚拟法庭”、“网络法学院”等BBS所体现出的交互性。

在这个网站上,网友不但可以浏览杨教授的论文、著作提要、评论,还可以读他写的优美散文、拍摄的照片。它利用无线的网络空间把杨教授的学术历程、学术观点、论文著作等分散的内容,立体地集中在一起,让网友系统地了解其研究成果。而且,交互性极强的BBS则成为大家学习民商法的课堂,大家在“虚拟法庭”研究案件,在“网络法学院”听杨教授授课,而杨教授也及时地把自己研究的初稿、讨论稿或者工作论文、研究报告,放置在网络上,让更多的同行、读者通过网络,及时了解最新学术动向。

以杨立新民法网为代表,蒋志培、马怀德、何家弘等一大批知名学者纷纷在网上建立网站或主页,极大地推动了学术进步。

七、正义网(http://www.jcrb.com)

法制媒体网站都没有生存的压力,因为依托报纸的母体。但是,这样考虑真的是目光短浅。人民日报就明确提出未来的方向在互联网。所以,把法制媒体网站仅仅当作电子版来发展显然是井底之蛙。检察日报正义网是最早开始进行网上拓展尝试的法制媒体,而且是目前最好看的法制媒体网站(这个评价不是因为冷眼供职与于而自吹自擂,而是依靠访问流量和网友评价得出的结论)。

正义网的拳头产品是:法制新闻、反腐败最新报道、学术。搜索引擎。今年,该网站在推动法学专家上网方面作出巨大努力,全国有50位著名学者在正义网上免费开通主页。

作为检察系统惟一受权发布新闻的ICP,正义网在赢利模式上尚一直探索,为政法系统制作网页、开发软件、建设书城等都在进行中。但是,作为媒体网站,仅靠一家的力量很难在网上立足,因为信息有限。如果正义网和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人民法院报等媒体联合起来,建设一个法制新闻网,那么前途更被看好。

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来,这种联合有很多障碍。

八、法律图书(http://www.lawbook.com.cn)

“法律图书”是惟一一家成功进行电子商务尝试的法律网站。从该网站公布的信息看,他们可以实现网上支付了。这和最初只能从邮局汇款相比有了质的飞跃。

这家位于杭州的图书网站界面非常朴素,它总能在第一时间发布新书出笼的消息。所以好多网友干脆把一笔数量可观的钱寄存在他们那里,一有新书即寄,随扣书款即可。曾有网友告诉我,该网站每天的网上图书销售额达数千元(还行吧)。

之所以选择这个网站进行圈点,是因为它代表了未来法律网站电子商务的一个方向。
我有个想法,如果全国的法律出版社和法律书店都联合起来,建立一个法律图书大市场,岂不更妙?

九、FL365(http://www.fl365.com/)

这是一家新网站,新的程度写在他们网站中文版的首页上:本站正在建设中,请您过一段时间再来光顾。

对这个网站,我知道的信息仅仅是:网易北京社区法律问题的版主ROI是主要发起人之一。从建站的宗旨来看,也是一个提供法律服务(如法规检索、律师推荐、论文查询等)的网站。以服务的对象划分,有社会公众版、法律教育版、专业人士版、企业商业版。尽管还没有完工,但从页面设计的精致程度看,这个网站甚有潜力。

令人激赏的是,在IT业界风雨飘零、在法律网站起起落落的大背景下,几个年轻人还有如此勇气建设新网站,佩服。

提醒:目前该网站默认为英文界面,E文欠缺的网友请点击中文版。

十、最高人民法院(http://www.court.gov.cn)

政府上网就如同“作秀”,做完了就成了花瓶。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司法部门的政府网站都存在内容陈旧,信息滞后的问题。以最高人民法院网站为例,最近的更新是半月以前的几个案例,其他栏目有的是刚刚开通时的消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网站(http://www.spp.gov.cn)则更陈旧,开通一年多也只是更新了一两次。

政府网站不是宣传主页,而是与群众沟通的窗口。最高人民法院的网站在主页上除了有六七个栏目外,连一个电子邮箱都没有。高检的网站则有举报情况表,但是举报线索积压严重,处理不及时。

如果不能起到沟通作用,仅仅是摆设,还不如关站了事。

2000年的法律网站,可谓悲欢离合,旧戏即将在这个岁末收场,而新的大戏则在新世纪上演。当笔者对上述各类不同的网站代表进行评点时,依然有些迷惘——我不知道风向哪个方向吹。因为互联网的发展不是以世纪、年度、月度计算的,它是以小时、分、秒为单位的。当我还在为自认为正确的观点沾沾自喜的时候,新的季风早把昨日的尘土吹得不知去向。

这,就是我所经历的网络法律的历史。

<此贴子已经被老行者于2004-8-15 16:53:4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