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校园生活

老行者之家-校园生活-儿童节,我们难道不该在这天对孩子说些什么吗

儿童节,我们难道不该在这天对孩子说些什么吗

作者: 阅读3110次 更新时间:2001-08-14

谁也没法数清现代社会究竟有多少个节日。有的节日,比如春节和中秋节,是一个民族深入骨髓的精神寄托;有的节日,我们看得多,过得少。而有的节日,我们尽管不过,但是我们格外关注,这其中就包括国际儿童节。


我们小的时候,一支自动铅笔,一块带香味的橡皮,一场《少林寺》电影,甚至一本今天看来再普通不过的彩色图书,就是一个无比快乐、无比温馨的儿童节。那时候,物质往往是能够给单调的生活带来惊喜的东西。而现在,那些曾经令我们着迷的小玩意已经过时了。在一个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我们能送给孩子们的最好礼物是什么呢?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让我们反思一下,问自己三个问题:我们是否曾经粗暴地对待过孩子?我们是否曾经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我们是否有意无意剥夺了孩子的权利?

如果是,那么,让我们在这一天向孩子真诚地说声“对不起”。道歉,也许是我们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所能给予孩子最有意义的节日礼物。

笔者至今记得在《读者文摘》上读到的一篇文章。那时笔者还是一个学生。那篇文章同时也是全世界转载率最高的文字之一,它的题目叫做《不体切的父亲》,作者是李文思登·劳奈德。笔者愿每个父亲在每个儿童节都能重温这篇文章:

“听着,儿子,当你向下睡着了,小手托着嫩腮,微汗的额头粘着卷曲的头发,我要告诉你这些话。

“我独自一人走进你的房间。就在几分钟前,一阵难以抑制的后悔波浪淹没了我。带着不安和有罪的心情,我来到你的床边。

“儿子:我对你太横戾了。当你穿衣服上学的时候,我责骂你,因为你没有洗脸,只是用毛巾随便擦了一下。你没有把鞋擦干净,我又叱责你。当你把东西随便扔在地上,我又生气地呼喝你。在你吃早饭的时候,我又挑你的毛病。当你摆着手对我说:‘爸爸,再见!’而我却皱着眉头回答说:‘挺起胸来,两肩向后张!’

“……儿子,就在你走了以后,我手里的文件掉了下去,全身浸在一种非常难过的恐惧之中。我怎么被习惯弄成这个样子?那种挑毛病和申斥你的习惯,竟是我给你童年的礼物。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我不爱你,而是因为我对你期望太高。我是以我这种年龄的尺度来衡量你。

“儿子,今天晚上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了。我在黑暗中来到你的床边,跪在这里,带着惭愧。

“这只是轻微的补偿。我知道当你醒来的时候,我如果把这些告诉你,你也不会懂。但明天我要做一个真正的父亲!我要跟你做朋友,当你难过的时候,和你一同难过,当你欢笑的时候,和你一同欢笑。如果我再说讨厌的话,我就咬断我的舌头。我要严肃地一再告诉我自己:他还只是一个小男孩,一个小男孩……”


一个有责任心和爱心的父亲在读到这些文字时很难不掉下眼泪。孩子是世界的未来,也是一朵朵不曾设防的花朵。他们天真无邪地面对这个世界,满怀了期待。然而,如果负责浇灌他们的园丁不是仔细地观察他们、体贴他们和帮助他们,而是习惯于训斥他们,嫌弃他们和责难他们,那么,我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孩子总是会犯错误。他们在犯错误中成长。有人说,人类是最擅长犯错误的动物,但是,正是错误创造了人类的文明和历史。上帝的伟大在于宽容。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能对孩子多一些宽容和原谅呢?

一位年轻的母亲曾讲过一个令人心痛的故事:她的小孩常常因为做错事情而受到她的责备。但是,有一天,小孩一点儿错事都没有做。到了晚上,她把孩子放到床上,转身往楼下走去。突然,她听到小孩的哭泣声,她转身回去,只见小孩正把头埋在枕头中,在抽泣中问道:难道今天我没有做一个好孩子吗?

这一问像触了电一样震动着母亲的全身。年轻的母亲说,当小孩做错事时,我总不放过纠正他,但当他极力往好处做时,我却没有注意到。我把他放到床上时,连一句表扬的话都没有说。

大人,总是习惯于以管理者的不平等身份自居。实际上,在很多方面,孩子更像是我们的老师。他们教会我们爱和尊重,也教会我们生活。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孩子又教会我们思考和再思考。

笔者现在仍然记得小时候的两件事。一件事是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笔者第一次拿回来奖状,细心地又得意地用图钉钉在墙上醒目的位置。过了两天,大舅有事来家,进屋后半天也没有注意到墙上的奖状。笔者有些沉不住气了,便编了个理由,对大舅说:你看,墙上钉奖状用的图钉怎么是绿色的?

大舅哈哈一笑:我早看见了,你不就是想让我看见奖状吗!笔者的脸顿时红了。直到现在,笔者还为此事感到有些脸热。

但是,笔者也一直无法明白:为什么大人们就不能主动“看”到奖状,当面表扬我们呢?为什么在我们周围,总是听到大人不满的责怪,而很少听到他们注意到孩子的进步而发出的由衷的表扬和鼓励呢?

大人,或者说现在的“我们”,为什么那么苛刻呢?难道,孩子希望得到鼓励的天性,生来就应该被忽略吗?


笔者深深记得的另外一件小事,是关于穿衣服的。那时候家里比较穷,一年到头难得买一件新衣服,平时穿在身上的衣服,都是亲戚中稍大一些的孩子穿剩的。有的衣服实在短了或者旧了,穿在身上很不自在,尤其是和同学们一起做操的时候,短短的裤腿着实令人难堪。

但是,牢骚是万万不能有的。因为,别人能给你衣服穿是恩惠,又怎么能挑三拣四呢?再者,在大人的逻辑里,小孩子是不能有爱美之心的:朴素就是唯一的美。

那时,偶尔大人给买件新衣服,也是以大人的喜好来选择和决定的,小孩子是没有发言权的。你要买这件,大人说:不好,太瘦了!你看上了另外一件,大人又说:不好,太肥了!最后,大人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买了一件给你,还要教育半天:你看,这件衣服多帅,光扣子就有两大排。殊不知,这样的衣服在孩子看来,也许不过是一件可以穿的麻袋而已。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大人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了孩子。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又怎么能培养足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精神呢?

每个人的童年故事分析起来,都是一部关于儿童教育和心理健康的百科全书。我们每一个人,都从童年这所大学毕业。那么,反思自己的童年,观察孩子的童年,思考我们的失与得,我们难道不该在儿童节这一天对我们的孩子说些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