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校园生活

老行者之家-校园生活-关于教育问题的意见

关于教育问题的意见

作者:一马平川 阅读4811次 更新时间:2001-08-14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世纪初叶,鲁迅先生曾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不得不再次疾呼:救救孩子! 

  科教兴国战略是提高我们综合国力的明智之举、必由之路,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根本”的重要思想。然而,我们只要稍稍关注一下目前的社会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你就会为之痛苦、彷徨,深感科教兴国任重道远。而如果你正好是一位小学生家长,那你更感痛苦、迷茫。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一、小学教材程度深、范围广 

  六、七十年代的小学生课本三两天能学完,通篇革命口号,当然也包括一些实用知识。而今天的课本又厚又深,从期初到期末老师马不停蹄也赶不完,学生苦不堪言,这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吗!由于不停地赶课程,学生基础不牢,欠债日多,能学好知识吗?知识并非灌得越多越早越好,而是要顺应孩子发育规律、认知规律,否则“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反而误了孩子。 

  如现在小学低年级刚开始学认字,就大量地灌输文字结构、字意、词意,考试也一丝不苟地考这些内容,跟“说文解字”差不多;再如数学,过去很多中学课程下放到小学来,再加上大量“奥林匹克数学”的训练,学生能喘过气来吗?应付灌输、应付考试的结果是没有了开创性和灵活性。 

  在我们大量灌输书本知识的同时,却发现小学生甚至中学生普遍不会使用工具书,生活常识、史地常识、科普常识、民族文化知之甚少,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吗?重视教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国民素质、科技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难道不值得深刻反思吗? 

  前些时间,曾刮过“减负”风,效果如何呢?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知道谁“减负”谁“吃亏”,课堂上减了,课后加倍补上。因为教与学是围绕会考、统考、高考的指挥棒转的,而各种考试结果又是与师生的成就、前途挂钩的,不从根本上改变教育制度、教育方法,“减负”只能是句空话。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1.中小学应是基础教育(或基本素质教育)阶段,教育内容应偏重于品格教育、应知应会知识教育,深层次理论放到大学以上专业课程中去。为此,可以适当压缩中小学课程内容,减轻小学课程难度,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设置教学内容,力求丰富性、趣味性; 

  2.变“填鸭式”为启发式,保护和鼓励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大学以上的教育为专业教育,可仿效西方国家的做法,实行宽进严出,从源头上减轻中小学生以及教师面临高考的竞争压力,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二、习题或测试中存在严重的“刁难”现象 

  曾经看过报道说:著名作家王蒙做一份高考语文试卷,结果是不及格。我们完全相信它的真实性,别说高考试卷,就是一份小学生试卷足以难倒许多成年人。如一道小学低年级数学题,足足用了半页纸表述,一个大学生看了也如坠雾里,小学生怎奈何?再如语文习题,我们都知道,许多字词的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运用中变化也很大,可词义、词性测试中必须与标准答案相一致才能得分,还有一些习题,比如“跑步”的反义词是什么?这谁能答。更不用说大量所谓“智商测试”题。凡此种种,让人感觉是难倒学生而后快。如此“刁难”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好处呢? 

  三、素质教育很大程度停留于形式主义 

  素质教育本应该是在保护、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的前提下,努力丰富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德、智、体、美、群全面发展。其中教学方式的“革命”是非常重要的。可是现在不少学校把素质教育简单理解为搞几项文体活动或开“兴趣课”,为开展这些活动又可以理直气壮地向家长收费,同时为迎接上级领导的检查验收、兄弟学校参观取经,师生们常常忙得不亦乐乎。“形式主义”只能让家长和社会反感。 

  四、成人学历教育弊多利少 

  顺便谈谈成人学历教育问题,“文革”后十年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在当时有其历史必要,但进入九十年代后还搞“五大式”学历教育完全没必要,且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现在许多单位特别是各级党校都可以搞学历教育,文凭漫天飞,有些半文盲摇身一变成了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奇迹!可以肯定说,现在成人学历的取得90%以上靠“关照”、舞弊或花钱, 而非正规高校搞学历教育目的也是经济利益。如此学历教育严重毒化了社会风气,纵容了腐败行为。因此许多有识之士都认为,今后成人教育应以知识培训、技能技巧培训为主,学历必须通过正规高校修学分取得(年龄可放宽);对近十年通过函授等形式取得的大专以上文凭应降级认可,或通过严格的复考确认,否则社会公平何在? 

  五、学生不是摇钱树,把握好教育产业化的“度” 

  勿容置疑,从经济的角度观察,教育行业蕴藏着很大商机,经济潜力很大,为此,近年国家提出了教育产业化问题。在此我不得不呼吁,把握好教育产业化的“度”,坚决制止乱收费行为,千万别把孩子当摇钱树,枝不繁,叶不茂,科教兴国就只会是一个美丽的愿望。有关调查资料显示,不少地区刚刚脱贫的人们,因孩子高昂的上学费用而再度贫困化,“上学难”正扼杀多少人才。当今许多国家的教育行业都采取公立制与私立制,对公立制实行国家投资或补贴的形式,有些国家还把它作为公益福利,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当务之急是要探讨由国家、社会、学生家长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机制,无论站在哪一方,改革意味着更好地履行责任,而不是推卸责任!

 老行者的话:考倒学生不是教师能耐的体现,换个位置,考倒教师也是轻而易举的事。以考倒学生为乐的老师,绝不是个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