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校园生活

老行者之家-校园生活-新疆喀拉斯游记

新疆喀拉斯游记

作者:晓楚 阅读7512次 更新时间:2004-09-13

亿万年前的中亚腹地,几乎淹没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古地质板块的剧烈运动,逐渐在中国新疆的最北端隆起了气势磅礴的阿尔泰山脉,第四纪冰川之后,经过漫长的冰川刨蚀,又在阿尔泰山西北部的峡谷中,留下了一弯月牙形的湖泊——喀纳斯。喀纳斯湖,蒙古语意为“美丽而神秘的湖”。湖南北长约24公里,东西宽2公里左右,最大水深达188米,是我国最深的高山湖泊。面积45.73平方公里。自然景观保护区总面积为5588平方公里。



汤汤湖水(一)(摄影:晓楚)



汤汤湖水(二)(摄影:晓楚)


我们到喀纳斯湖边的时候,已是下午,本来晴朗的天空,飘来几片云,突然就下起雨来。本来宁静的湖面立时有了波澜壮阔的感觉。雾和雨同时降临,浓浓地罩住不远处的山,会让人想起《西游记》里观音菩萨的仙境。湖水与雨水是热闹的,而山与雾却保持着静默,动与静以近乎完美的方式达成一种和谐,使人沉醉。所谓“”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即指此意吧。


三道弯(摄影:晓楚)



大脚印(摄影:吴乾)


《水浒传》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一个词形容雪的叫“乱琼碎玉”,用来形容喀纳斯湖水的色与形最为恰当。湖水是翠色的,在半空中四散开来,就仿佛碎玉落下一般。


镜湖(摄影:晓楚)


雨过天未晴,喀纳斯湖却安静下来,一如20万年以来,它悄悄掩藏在茫茫群山之中,听任人世间的沧桑变换、翻云覆雨。


晨雾(一)(摄影:晓楚)


晨雾(二)(摄影:晓楚)


第二天清晨起来,走出蒙古包的时候,被眼前的景色怔住了,苍翠的远山,深沉的雾和鲜亮的红蓝屋顶,应该是小精灵住的地方吧。雾气渐渐上来,把山和小屋都淹没了,只留下隐约的山顶。旁边的人说,神仙在里面,要出门呢。


晨雾(三)(摄影:晓楚)


晨雾(四)(摄影:晓楚)


太阳升起来,我们也踏上第二天的旅程,主要活动是爬山。喀纳斯湖四周雪峰耸峙,极目远眺可以看见远处山顶有些许的白色,那就是常年不化的雪山。而近处绿坡墨林,艳花彩蝶,美不胜收。这里是我国唯一的南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分布区,生长有西伯利亚区系的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等珍贵树种和众多的桦树林。



山路(摄影:晓楚)



(摄影:晓楚)

可以极为清楚地看见地势对植被的影响,向阳坡受着阳光的恩泽,植被茂盛,有着苍翠的绿;背阳坡就暗淡多了。这里最原始地保存了自然的痕迹,正是喀纳斯魅力所在吧。


大草原(一)(摄影:晓楚)

高寒地带的植物少了江南水乡的秀美,却能看出倔强来,在这倔强中透着的色彩和灵动,让人心疼。


观鱼亭(摄影:晓楚)


爬山的目的地是观鱼亭,亭子建得很简陋,可到喀纳斯的人如果不登上这个亭子就不算来过喀纳斯。观鱼亭建于海拔2030米的哈纳开特山顶,与湖面垂直落差660米,是唯一能驻足饱览喀纳斯美景的最佳平台。站在亭子上,可以清楚地看见喀纳斯湖三道弯的形状,湖水像条玉带般游走在层层青山之中。之所以叫“观鱼亭”,据说有人在这里见到过喀纳斯水怪“大红鱼”跃出水面。



大草原(二)(摄影:晓楚)


喀纳斯山下居住着不少少数民族,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们来到一个山庄解决晚餐。刚进大门,主人就领着我们去看一头奇特的羊,这只羊竟然长了四只角,朝上的两只,朝下的两只,倒是很漂亮。


图瓦屋(摄影:吴乾)


晚餐很丰富,有各种干果、点心、酸奶、手抓羊肉、抓饭、烤羊肉串……一边吃大家还一边跳起了哈萨克族的舞蹈,热闹极了。太阳要落下去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踏上归程,依依不舍地回头,看见夕阳下静谧的蒙古包,马儿安静地吃草,美不胜收。



夕照蒙古包(摄影:晓楚)

<此贴子已经被老行者于2004-9-13 22:35:3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