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经济法(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

老行者之家-经济法(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2000年度全国会计专业中级资格考试《经济法》导读

2000年度全国会计专业中级资格考试《经济法》导读

作者:喻景史 艾华 阅读8589次 更新时间:2001-12-19

  《经济法》课程的教材在1999年考试教材的基础上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使之充分体现我国相关经济法规内容的最新性,重点概括的完整性和教材体系的规范性。学员复习时,应对照考试大纲通读教材的全部内容,在充分理解记忆的基础上,突破教材各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经济法总论。应重点理解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调整内容,知道经济法是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熟悉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及三要素的构成;重点记忆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取证方式、主体具备的两大基本能力和经济法主体的范围,以及经济权利、经济义务、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内容,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应具备的三个条件和法律事实的内容。了解我国的一元二级多层次立法体制的特点及我国经济法规的主要构成。体会违反经济法应承担的三类责任,以及经济纠纷解决的三种途径,比较仲裁、诉讼和行政复议的异同点。
  第二章公司法律制度。公司法历来是考试的重点。本章内容很多,规定细则,但主线很明确,主要以两类公司的设立、组织机构为基础展开。故复习时,特别注意比较两类公司性质和特征上的异同,公司登记管理程序的异同,两类公司在设立条件、设立程序、组织机构和人员的产生方式、职责权限上的异同点;把握我国股票发行的原则和一般规则。比较不同情况下,股票发行的条件和扩股的条件,把握股份转让的特殊规定,以及股票申请上市的条件,上市公司的披露。比较公司债券与股票的区别,把握公司债券发行的主体资格和条件。了解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年报的责任人员,公司利润分配的顺序和公积金、公益金的提取及使用。掌握公司合并与分立的方式和条件,理解公司设立登记以及公司财务会计方面违反公司法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公司注册资本、董事会人员构成等数字化的内容应力求记准。
  第三章内资企业法律制度。应重点注意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区别。国有企业设立的条件,设立的程序,终止的原因,企业享的有14项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厂长的职权和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及职权。重点把握国有企业监事会和稽察特派员的产生方式、人员构成、职责权限和工作方式,稽察报告的内容。了解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性质,集体企业的种类和组织形式。理解记忆合伙企业的概念、设立条件、合伙企业财产的构成、财产性质、财产转让的规定,合伙企业事务财产的构成、财产性质、财产转让的规定,合伙企业事务执行的两种方式和收益分配原则;重点理解合伙企业与第三人关系;了解入伙与退伙的种类及责任。
  第四章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本章应重点记忆理解合营企业设立的条件、注册的资本、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的具体规定,把握合营企业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财务报表的种类。比较合作企业的性质、设立条件、组织形式、组织机构的特殊性,以及我国允许外方合作者先行收回投资的条件和方式。把握外资企业在投资人、设立条件、审批期限、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组织形式上的特殊规定。由于部分外商投资企业的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故考试时,应注意其与公司法的结合运用问题。
  第五章企业破产法律制度。本章阐述了我国破产法的主要内容以及试点城市企业职工安置等的优惠政策,应了解破产制度与一般民事诉讼制度的区别,破产法的定义和法律特征。重点把握破产界限的要点,我国规定对部分企业不予宣告破产的法定情形,破产申请人和应提供的语气材料,破产保全和破产开始的效力。理解债权人会议和特点、职责权限、和解与整顿制度的主要内容。特别注意记忆理解破产宣告的三种情况。破产企业的留守人员,破产财产的内容及界定方式,破产债权的范围,别除权、抵销权、撤销权的特点和内容,破产费用的内容以及破产财产的清偿顺序,《通知》和《补充通知》关于破产救济的主要规定。
  第六章金融证券法律制度。本章内容较杂,覆盖了我国银行、保险、外汇、票据和证券等方面的规定。了解我国金融机构的分类,四类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异同;外汇管理的内容,外汇管理的三项基本制度。重点理解票据的法律特征和票据法的法律特征,记忆理解汇票的种类,出票的性质以及对收款人、付款人、出票人具有的不同法律效力,汇票的绝对应记载事项和相对应记载事项,背书应记载的事项,背书的效力,禁止背书的要求,承兑提示及承兑事项的记载方法,保证的记载事项及保证的责任和权利,汇票的付款提示和追索权的行使原因、行使程序及对象。本票、支票在记载事项、付款期方面与汇票的区别;涉外票据的定义;票据欺诈行为的种类。重点记忆经营性外汇项目和资本性外汇项目的内容,我国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管理的内容。注意逃汇与套汇的区别。
  把握证券的分类,证券发行与交易的一般原则,证券准予发行审核的期间,证券包销和代销时间,承销团的规定,证券交易的原则,对证券从业人员和股东从事股票交易的限制性规定(与第二章结合)。注意证券上市应提交的文件,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条件,信息公开制度的内容,重大事件的种类,禁止的证券交易行为,记忆理解上市公司收购的方式,收购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我国证券法对证券交易所和证券服务机构的特殊规定。
  了解保险合同订立的原则,保险合同当事人的限制规定和保险合同关系人的种类、权利及义务,重点把握财产保险合同的种类,主要内容,保险价值的含义。
  第七章合同法律制度。本章概括我国新颁布实施的《合同法》的主要内容,是本年考试的重点之一,特别注意案例分析运用,学习时,了解合同的分类和有名经济合同的种类(15种),把握合同法的调整范围和五大基本原则,记忆合同定立的三种形式,合同的主要条款内容,无效合同的五种法定情形和三种可撤销合同。理解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承诺应当具备的条件,承诺的方式,期限和承诺生效;合同履行的规则。比较合同时履行抗辩权、后履行抗辩权和不要抗辩权的区别,两种合同保全措施(代位权和撤销权)行使应具备条件和权限行使范围的规定,合同五种担保方式的适用对象、责任划分和处罚规定上的区别。合同权利和义务终止的具体情形、适用对象,承担违约责任的主要形式及每种形式的具体规定,了解15种主要经济合同的内容。
  第八种税收法律制度基础。(1)税收的3个基本特征、2个原则;(2)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内容;(3)税收立法程序的4个阶段。(4)税收的4种分类,分类的内容;(5)税法构成要素;各要素的主要内容。(6)我国现阶段税收的3个征收管理机关,各征收机关征管的主要税种。
  第九章流转税法律制度。(1)什么样的纳税人不属于一般纳税人;(2)增值税征税范围的特殊项目,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包括的项目,混合销售行为、兼营行为的认定和处理;(3)销项税额的计算,一般销售额的规定、特殊销售额的规定、含税销售的处理、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4)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的规定及计算,不准多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的规定;(5)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的计算;(6)增值税的减免项目、纳税义务发生时间;(7)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范围、开具时限的规定。(8)消费税征税的税目、采用的两种税率,不同税率组成成套消费品销售适用税率的规定;(9)从价定率征收消费税的计算,一般情况销售额的确定,自产自用、委托加工、进口应税消费品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外购和委托加工收回已税原材料用于生产应税消费品扣除税额的计算。(10)营业税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税目、税率的规定;(11)混合销售行为、兼营行为是否征收营业税的规定;(12)营业税的计算,营业额的确定;(13)营业税的减免、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地点的规定。(14)进口货物、出口货物关税的计算;(15)关税的减免、纳税期限、退(补)税款的规定。
  第十章所得税法律制度。(1)企业所得税税率的规定;(2)应纳税额的计算,收入总额的确定,准予扣除的项目及标准,不得扣除的项目,亏损弥补的规定;(3)境外所得已缴税款抵扣的计算;从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应补税额的计算。(4)外企所得税税率的规定;(5)收入总额的确定,准予扣除的项目和标准;(6)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生产期限在10年以上的,享受两免三减半年应纳税额的计算。(7)个人所得税征税范围和税率的规定;(8)个人所得的减免项目;(9)工资所得、稿酬所得、劳务所得、利息所得、股息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第十一章财产、行为、资源税收法律制度。掌握城镇土地使用各征税范围、税率、计税依据的规定;房产税征税对象,税率和计税依据;资源税征税范围、减免税和税率的规定;资源税的计算,资源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纳税地点有哪些规定。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税率的规定;土地增值税的减免规定。契税征税对象和征税范围,税率和计税依据。印花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税率的规定;印花税的计算,印花税的征收方法和处理规定。
  第十二章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开业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期限,税务登记证的作用;设置帐簿的范围和期限;财务会计制度及其处理办法和报送期限;外地来本辖区从事临时经营的单位和个人申请领购发票的规定;帐簿、凭证、及其他资料保存的年限;纳税申报的要求。税款征收的五种方式;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与义务;税款征收措施,滞纳金的计算、补缴和追征税款的规定;税收保全、强制执行措施的内容。违反税务管理行为的处理;违反纳税申报规定的处理;偷税、欠税、抗税、骗取出口退税,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规定;税务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复议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