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经济法(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

老行者之家-经济法(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2001年全国中级会计专业资格考试分析

2001年全国中级会计专业资格考试分析

作者: 阅读9463次 更新时间:2002-01-25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自1992年实施以来,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八届考试,并有200万人左右通过考试取得了相应级别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然而,纵观八届考试,每年的平均合格率仅在20%左右,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应试人员不能通过考试。我们认为,由于应试者的学习方法不恰当,应试策略的盲目性,是导致屡次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试卷分析

(一)题型、题量、分数分布

全国会计专业资格考试的基本目的是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全面的、系统的专业知识,有较强实务操作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使他们能脱颖而出,得以在专业技术职称上晋升。一般而言,中级会计资格考试的难度要大于自学考试中的本科段。作为全国统一考试,具有较高的水准,是衡量应试人员专业水平的较科学、公平合理的标准。各种题型、题量、分数的分布相对稳定。因此对往年试卷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领悟出一些规律性的内容,无疑对应考是大有稗益的。下面以1999年、2000年全国统一考试试卷略作分析。

(二)试卷的一般规律

根据对往年试卷的分析,各年试卷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考核,重点突出。试题基本上涵盖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全面考查应试人员掌握知识的程度,并注意突出专业知识体系的重点,反映了各科目的中心内容。同时也避免了临考前盲目地押重点,减少考试的偶然因素。

2.重视测试理论知识,注重实务操作、职业判断能力。作为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一方面要考查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更注重实务操作能力。要求应试人员具备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一般问题及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能从所掌握信息资料中识别相关信息;能以简明扼要的方式提供较优方案等。

3.体现改革的新知识、新内容,实现知识更新的要求。坚持终身学习,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是对会计专业人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新技术、新知识的变革而不落伍的基本素质要求之一。因此试卷中考查应试人员对新知识、新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内容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4.注重考生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和综合分析能力。会计专业资格考试的题量较大,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并运用专业知识,快捷解决和处理问题,否则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试题是有困难的。此类考试中有一部分综合题,分值较高,注重考查综合分析能力,有许多题是跨章节,甚至是跨科目的综合性题目,要求应试人员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并能够融汇贯通地加以运用。

二、点拨学习方法技巧,应试策略

(一)紧扣大纲,精读教材

各科《考试大纲》是编写指定教材的纲领性指导材料,是命题的依据,也是应试人员的复习范围。
各科指定教材是考试命题和答案的来源,历年考试中大部分命题都可以直接从教材中获得答案或根据。所谓精读是指对指定教材的内容,反复研读、细读,深刻理解内容的实质,弄懂弄通、学深学透。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记得住。记得牢、会运用。

(二)全面学习、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会计专业资格考试题量大,考核点多,因此全面学习是必要的。为什么要求应试人员把握重点呢?因为历届试卷中,各科目的重点内容,其分值都较大。例如,近两年中级会计实务试卷中四个重点章的内容,分数的比重在70%左右。可见掌握了重点内容,才能有把握过关。要注重突破难点,学习中的“难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的内容较难理解,另一方面是知识运用的灵活性较大,即所为“题目难”。“难点”的出现也正是应试人员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应试人员全面系统掌握知识体系的障碍。“难点”是相对的,也容易突破,只要考生肯下功夫,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可以逐步消灭“难点”。况且,难点内容往往与重点内容交织在一起,突破了难点,即掌握了重点!

(三)科学的学习环节

科学的学习环节包括预习、面授、练习、冲刺复习几个阶段。要把这些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各环节尽量不要脱节。有条件的话尽量参加辅导班,有一流的培训教师面授,既省时、省力,又能解疑答难,能交流各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在临考前能帮助应试人员把握考核点、重点,使得冲刺复习具有针对性。当然也要有一本好的辅导材料,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能使考生从不同侧面牢固掌握知识要点,熟悉考试题型,强化记忆。我们编写的《应试精华》习题多样化,难度多层次化,提供了颇为有效的各方面信息,夙愿它成为您的良师益友。

三、各类题型的特点及应考技巧

会计专业资格考试历经八届,不少应试人员平时学习中下了很大功夫,但是由于不熟悉考试的题型及应考技巧,再加上心理素质较差,缺乏临场考试经验,结果未达到及格线,功亏一篑。

现将考试中常见的几种题型的特点及答题技巧分述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

在整个试卷中这是比较容易得分的一种题型,但分值低、题量大。
这类题型有一个题干和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最佳答案,可采用对比筛选法。应试人员应将时间上控制为平均每小题1分钟左右解答完毕,即使真的不知哪一个是正确答案也绝对不要放弃,合理使用猜测法,凭第一感觉不要过分强求成功,浪费宝贵时间。

(二)多项选择题

这类题型要求凡是正确的答案都应入选,可采用逐项判断法,但答案至少是两个,若某小题选出了一个正确答案,仍可采用猜测法。平均每小题的合理时间应控制在2分钟左右。

(三)判断题

这类题型迷惑性大,有难度。判断题一般判断错误要扣分,在这种情况下切忌采用猜测法。解答此类题目要贯彻“谨慎性原则”。例如:“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应收票据贴现时,应将其贴现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大家知道应收票据有带息与不带息之分,如果用于不带息的应收票据,该结论当然是对的,否则是错误的。命题专家在此设置了“陷井”,故意让你一偏概全出现错答。由此可见,在学习中对基本概念的掌握一定要准确无误。

(四)简答题或案例分析

这类题型属于经济法基础科目,侧重于考查应试人员对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综合理解能力。有时教材中并不一定有现成的答案,要求应试人员进行全面分析,简明而概括的解答问题。

(五)计算分析题

这类题在试卷中的分值较大,解答时首先要仔细审题,根据题目中的直接或间接条件,弄清计算题的类型,然后确定计算公式。具体做题时要注意解题步骤,一般要写出计算公式,列出算式,答完后要认真核对数据。在此基础上对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说明。

(六)综合题

这类题型可能是较难的计算题,也可能是案例分析,还可能是编制会计报表等综合性强,涉及内容多的题。往往是跨章节,甚至是跨科目的题。因此往往分值较高。然而,如果认真审题,从中获得解题的线索和思路的话,一切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因为内容毕竟属于考试大纲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