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美的质疑》:http://www.law-walker.net/detail.asp?id=931
老行者,您好!
不知道您还记得卞之琳的诗《断章》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就是一份很朦胧的距离美。中国是一个有着含蓄传统的国度,毋庸置疑,中庸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发挥了不少作用:它首先保证了民族发展的稳定性,反对过度的破坏活动,使中华文明的发展不至于中断;然而也对根本性的变革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中国人的智慧是审美型的,这充分地表现在思维模糊和智力结构上,他们在感性世界、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中寻求 道德的本体、理性的把握和精神的超越:体用不二、天人合一、情理交融……中庸主义导致个体更注重整体性的模糊的直观把握、领悟或体验,而不重分析型的知性与逻辑的清晰,即便有,也只是在传统哲学的发展中形成一种实用理性精神。
因为喜欢用模糊的思维方式,所以如果缺乏距离,就违背了一贯的审美原则,有时候就没有美感了——这就是为什么会有“无缘对面不相识”的情况出现了。(是实用理性主义吗?)
此外,我觉得也可以用经济学的观点分析,有距离的时候,美的“边际效用”是递增的(这个提法纯属异想天开,不当之处请指正),一旦距离消失,似乎曲线中出现了拐点,边际效用就递减了……其实,就是因为有了距离,人才有一份愿景,才会为距离中的目标奋斗,在摄影中,不也是要掌握拍摄景物的远景还是近景还是中景么——对待生活中的美,望远镜和显微镜缺一不可。
借用您推崇的中庸主义思想:距离美是浪漫主义的表现,这个时候的审美者绝对没有功利主义的目的;真实的美则是现实主义或者批判现实主义的表现,他们或许会在失望后滋生出连自己都不喜欢的功利色彩呢?
当然,我们渴盼自我能够生存得更纯粹,但是也希冀在距离美的弹性空间中翩然起舞~~~~~
致礼!
诗卉
《距离美的质疑》:http://www.law-walker.net/detail.asp?id=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