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哲学与人文世界

老行者之家-哲学与人文世界-周国平散文

周国平散文

作者:周国平 阅读13389次 更新时间:2001-11-19

爱情不风流

有一个字,内心严肃的人最不容易说出口,有时是因为它太假,有时是因为它太真。
爱情不风流,爱情是两性之间最严肃的一件事。
调情是轻松的,爱情是沉重的。风流韵事不过是躯体的游戏,至多还是感情的游戏。可是,当真的爱情来临时,灵魂因恐惧和狂喜而颤栗了。
觉悟不风流,因为它是灵魂的事。真正的爱情是灵魂与灵魂的相遇,肉体的亲昵仅是它的结果。不管持续时间是长是短,这样的相南极其庄严,双方的灵魂必深受震撼。相反,在风流韵事中,灵魂并不真正在场,一点儿小感情只是肉欲的佐料。
爱情不风流,因为它极认真。正因为此,爱情始终面临着失败的危险,如果失败又会留下很深的创伤,这创伤甚至可能终身不愈。
爱情不风流,因为它需要一份格外的细致。
爱情不风流,因为它虽甜犹苦,使人销魂也令人断肠,同时是天堂和地狱。
尽管真正的爱情确实可能让人付出撕心裂肺的代价,却也会使人得到刻骨铭心的收获。逃避爱情的代价更大。就像一部艳情小说也不能填补《红楼梦》的残缺一样,一万件风流韵事也不能填补爱情的空白。如果男人和女人之间不再信任和关心彼此的灵魂,肉体徒然亲近,灵魂终是陌生。如果亚当和夏娃互相不再有真情甚至不再指望真情,他们才是真正被逐出了伊甸园。
爱情不风流,因为风流不过尔尔,爱情无价。

宽松的婚姻


关于婚姻是否违背人的天性的争论永远不会有一个结果,因为世上没有比所谓人的天性更加矛盾的东西了。每人最好对自己提出一个具体得多的问题:你更想要什么?如果是安宁,你就结婚;如果是自由,你就独身。
自由和安宁能否两全其美呢?有人设计了一个方案,名曰开放的婚姻。然后,婚姻无非就是给自由设置一道门栏,在实际生活中,它也许关得美严,也许关不严,但好歹有。没有这道门栏,完全开放,就不成其为婚姻了。婚姻本质上不可能承认当事人有越出门栏的自由,必须把婚外恋和婚外性关系视作犯规行为。当然,犯远规未必导致婚姻破裂,但几乎肯定会破坏安宁。迄今为止,我还不曾见到哪怕一个开放的婚姻试验成功的例子。
与开放的婚姻相比,宽松的婚姻或许是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案。所谓宽松,就是善于调节距离,两个人不要捆得太死,以便为爱情留出自由呼吸的空间。它仅仅着眼于门栏之内的自由,其中包括独处的自由,关起门来写信写日记的自由,和异性正常交往的自由,偶尔调调情的自由,等等。至于门栏之外的自由,它很明智地保持沉默,知道这不是自己力能管辖的事情。


要亲密,但不要无间。人与人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距离,相爱的人也不例外。婚姻之所以容易终成悲剧,就因为它在客观上使得这个必要的距离难以保持。一旦没有了距离,分寸感便丧失。随之丧失的是美感、自由感、彼此的宽容和尊重,最后是爱情。
结婚是一个信号,表明两个人如胶似漆仿佛融成了一体的热恋有它的极限,然后就是降温,适当拉开距离,重新成为两个独立的人,携起手来走人生的路。然而,人们往往误解了这个信号,反而以为结了婚更是一体了,结果纠纷不断。
孔子说:“唯女子也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话对女子不公平。其实,“近之则不逊”几乎是一个规律,并非只有女子如此。太近而无君子,谁都可以被惯成或逼成不逊无礼的小人。
好的爱情有韧性,拉得开,但又扯不断。相爱者互不束缚对方,是他们对爱情有信心的表现。谁也不限制谁,到头来仍然是谁也离不开谁,这才是真爱。


有一种观念认为,相爱的夫妇间必须绝对忠诚,对各自的行为乃至思想不得有丝毫隐瞒,否则便亵渎了纯洁的爱情和神圣的婚姻。
一个人在有了足够的阅历后便会知道,这是一种多么幼稚的观念。
问题在于,即使是极其深笃的爱情,或者说,正因为是极深的爱情,乃至于白头偕老,共度人生,那么,在这漫长岁月中,各人怎么可能,又怎么应该没有自己的若干小秘密呢?......

空 地

不要试图去填满生命的空白,因为,音乐就那空白深处。——泰戈尔
人生难免无聊。无聊是意义的空白。然而,如果没有这空白,我们又怎么会记起我们对于意义的渴望呢?当情人不在场的时候,对情人的思念便布满了爱情的空间。
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这短暂的生命也是过于拥护了。我们的日程表排得满满的。我们把太多的光阴抛洒在繁忙的工厂里和喧闹的市场上,热心于做事和交际。突然,这里有了一块空地,我们无事可做,无人作伴,只好在这空地上徘徊。我们看见脚下有青草破土而出,感觉到心中有一种情绪也像青草一样滋生。在屋顶覆盖和行人密集的地方,是不会有青草生长的。那么,这岂不证明,当我们怅然徘徊的时候,我们是领受了更为充足的阳光和空气?
所以,人生也难得无聊。

老行者的话:
周国平是老行者喜欢的一位哲学家诗人。是他的《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带老行者走进哲学的殿堂,是他的《人与永恒》激起老行者写作的冲动,动手写了《孤梦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