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哲学与人文世界

老行者之家-哲学与人文世界-尼采《快乐的知识》及其哲学思想小析

尼采《快乐的知识》及其哲学思想小析

作者:枢密使 阅读12563次 更新时间:2004-08-11


  《快乐的知识》一书,是尼采1882年撰写的。他在这本书第二版前言中提及,此书是他大病初愈之后写就的,是疾病和痛苦娩出的胎儿,由于这次康复大出他的意外,故“快乐的知识”意味着“心灵的狂欢”,“康复的陶醉是他居然阐发诸多非理性、愚妄之言,抒发孟浪情愫,奢谈外表棘手而实质并非如此的种种问题”<1>。

  所谓“非理性”、“愚妄”、“孟浪”云云,当然是作者“自知性僻”的自嘲;作为决意“为自己创造一个特殊太阳”的哲学家、诗人,尼采处处表现出惊世骇俗的狂放、放任与尖刻,往往言人之未言、言人之未敢言。虽世人对尼采多有微词,但仍掩不住其深邃的哲思和词藻的华富。

  《快乐的知识》涉及的问题颇多,诸如生命、个体、群体本能、爱情、文艺、道德、法律、宗教、社会发展……或许可以说,尼采的大部分哲学思想精髓已经包罗在了这本书里。其中令人有所感触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价值的思考与肯定

  尼采对自我价值的思考和肯定是显而易见的,他力主保留个体本能和人的自由意志,指出群体本能意识、道德和宗教无不以否定个体本性和自我为目的。在书中他大声疾呼“你要成为你自己”,认为失去自我的的人会有许多弱点:畸形、懦弱、平庸、卑琐、笨拙、自感厌恶。尼采或许没有解决“人是什么”的问题,但是在否定一切的同时(包括宗教、道德等)肯定了人的个性的存在与万能,只要人保存“自己”便有可能创造出“自己的太阳”,反之“内心的顺从和依附”会带来最大的不幸。

  从某种意义上说来,尼采的这种思想是积极的。他把世界划分为一个完全物质的环境与一个完全自由的“自我”——“自我”是无所不能而充满希望的,周围是充满恐惧、贫困、盲从和艰危——只有“自我”才是解救自己的唯一依靠,上帝、道德和群体都做不到……只要“自我”还在一切就有希望,如果“自我”灭失了那迎接个人的将是不幸。尼采因此而被称为唯意志的哲学家,或许他的思想有许多瑕疵和不合时宜,但我觉得尼采的思想在这一点上对于人和环境不会休止的斗争来说,是对“人”空前绝后的鼓励和赞扬,这种思想提升了人类与自然、环境奋争的勇气和决心!在近代,或许“客观世界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使人们从宗教神学的枷锁中解放了出来,但大多数人面对全部物质的世界总感到力不从心:悲观、消沉、厌世、颓废接踵而来,“主观能动性”作为客观物质的附属品很难引导人们改变世界。而尼采的思想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不过这种“超人”思想足以使人们在严峻的客观环境中心存希望和动力了。同时,和前辈对于不幸的逃避不同,尼采主张勇对不幸:“世间存在不幸,这对于个人来说完全必要。”“通往个人的天堂之路总要穿越个人的地狱。”尼采并没有对不幸和挫折归为一种心灵体验,而是把它看成一种客观存在,并要求人们以“自我”面对和解决——这无疑比其他唯心哲学高明得多,在这个问题上也不会掉入自欺欺人的轮回之中。

  在我看来,尼采对于自我的肯定是一种划定个体存在的积极手法,无论叫它“避实就虚”,或叫做“避虚就实”,尼采着手于人们可以“左右”的“自我”有其独到之处,并且对于接受他思想的人们无疑会充满于世界奋争的勇气和决心。

  二、否定和反对群体意识及逆反态度

  尼采招致众多非议的原因大多来源于此。首先,尼采全盘否定了当时西方的道德准则。指出“道德乃是个人的群体直觉”,揭露道德的伪善,是道德“打扮”了欧洲人……道德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本身的确具有群体性,这也是道德与个人原则的区别。尼采否定道德,是因为这种群体意识的存在无疑对“自我”的完整性是个威胁——道德压制个性的事例并不少见,在尼采眼中这对于个人来说是灭顶之灾——何况当时欧洲的道德标准的虚伪也促成了尼采的思想。同时,尼采在本书中尖刻地讽刺了作家、诗人和艺术家,无情地鞭笞他们不敢正视事实,圆滑事故、见风使舵、作品虚伪、煽动、故作“激情”。在尼采眼中,对于一个完整的“自我”来说,不受喝从、不跟随潮流是标志性的特征。对于吸引人们从众的书籍、诗歌、大众文艺,尼采是反对的。最后,尼采宣布“上帝死了”,指出宗教的目的就是扼杀个人“善与恶都是上帝的偏见”,整个世界已非“神圣”。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尼采哲学思想中的否定和反对群体意识及逆反态度。尼采由于在其思想中将“自我”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才会否定和反对群体意识——他将社会分割成为一个个细胞(个人),只考虑个体的发展和处境——虽然这种微观的分析方法有其“化复杂为简单”的优点,但对于整个社会的视野看来难免偏颇。同时,对于一切权威(宗教、艺术、道德)的对抗态度虽然显示了尼采“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但也使其在辩证的方面大为失色。由于现实对于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尼采的理论因此而失去了许多说服力。但是尼采“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风范却有其深远意义,在哲学界这种态度的影响是剧烈而长期的——尼采的否定和怀疑并不同于前人,他保留了“自我”。尼采越是怀疑和否定越是对“自我”的肯定,这就使否定变得有意义而非空调。将散乱的各种物质用否定(或肯定)的方式将其统一在一起,这种哲学归纳方法尼采用得炉火纯青,气势逼人。

  读了这本《快乐的知识》,尼采纯意志的哲学思想便十分清醒地显现在了眼前。同时,尼采作为一个哲学家高瞻远瞩、无所畏惧、顽固偏执的形象也跃然纸上。虽然后人对他批评有加,但他的哲学思想和归纳方法是令人过目难忘的。而他最著名的那句话也为此打下了铺垫——“我相信,一切事物的价值必将重新评估。”

  <1> 黄明嘉 《快乐的知识》译者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