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刑法

老行者之家-刑法-刑法学林外传

刑法学林外传

作者:胡月军 白利勇 阅读4297次 更新时间:2009-06-05


在本文中,作者用另外一种笔法描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刑法30年的发展历程和学术现状。可以说,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刑法学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以各个学校为主体的各家各派活跃在刑法学界。在这里,既有以马克昌先生、高铭暄先生、储槐植先生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刑法学家,也有以赵秉志教授、陈兴良教授、张明楷教授等为代表的中坚力量,更有以周光权教授、王政勋教授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的学术新生力量,展现了我国自建国后三代的刑法学发展的学术传承关系。在这三代的刑法学人中,都为我国刑法学的繁荣与发展,犯罪论体系的改造与完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国刑法学要发展,就需要展开学派之争,而学派之争,不仅体现在张明楷教授与周光权教授的结果无价值论与行为无价值论之争,更体现在我国整个犯罪论体系的改造和完善上。自高铭暄先生在《中国法学》2009年第2期所发表的关于坚持传统的犯罪体系之后,引起刑法学界的震动和关注,加上今年司法考试辅导教材刑法部分中,完全按照德、日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来撰写,因此,犯罪论体系“改善论”与“重构论”之争就显得非常的有意义。据说,以陈兴良教授等为代表的学术中坚力量最近准备在重量级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长达5万字的关于倡导、借鉴德、日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学术论文,这种学术之争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刑法学的发展,我们也将目睹我国刑法30年来之巨大变化!


刑法学林外传

作者:胡月军 白利勇

西北政法大学刑法学硕士研究生


在高铭暄教授、马克昌教授、储槐植教授、王作富教授、张文教授以及何秉松教授等刑法学界老前辈们的不懈努力下,新中国刑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刑法学研究也一路风雨走过来。他们是新中国刑法学的开拓者,历史功勋卓然。同时,他们也是德高望重的刑法学教育家,为刑法学界培养出了“高家军”、“马家军”、“储家军”、“王家军”、“何家军”等。


高铭暄教授、马克昌教授老前辈个人学术成就斐然,此外他们为中国法治建设和法学教育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他们有的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以及各级司法机关和行政部门担任要职,有的已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活跃在法学教育和研究领域,在各条战线上为中国的法治建设贡献着聪明和才智。


在老前辈们之中,储槐植先生与其说是一位刑法学家,倒不如说是刑法思想家、刑法学界指路人。客观地讲,先生在规范刑法学方面没有他在刑法思想方面的建树卓然,他更多的贡献是为刑法学开辟新研究领域,发现新“开发区”号召大家去研究。先生是一位“先知先觉”者,我们不少刑法学人是“后知后觉”者,还好,“后知后觉”也比“不知不觉”或“没知没觉”者强多了。先生力倡刑法应“严而不厉”,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先生对学生也是“严而不厉”(要求严格而不厉声厉色)。


王作富教授在刑法分则实务问题的研究上颇有建树;北大张文教授以早过花甲之年多次深入监狱从事实证调查,并且写出《人格刑法学导论》的大作,在研究方法等多方面堪称模范;何秉松教授开创了一套独特的刑法学理论,比如:创立了崭新的“犯罪构成系统论”。


时下,中国刑法学界中青年一代的领军人物是赵秉志教授、陈兴良教授、张明楷教授。在中青年刑法学者之中,贾宇教授、胡云腾大法官、邱兴隆教授并称三大死刑问题专家。其中, 贾宇教授不仅是一位将才,更是不可多得的领导帅才(担任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职务)。


我国刑法学界的留日派、留德派、留法派、留英美派、留意派、留苏(俄)派等众多学者,为学界翻译了大量国外经典学术著作,这为中国刑法学提供了独特的学术资料,他们是王世洲教授、冯军教授、刘明祥教授、黎宏教授、陈忠林教授、卢建平教授等著名学者,他们在这方面作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当然他们的学术贡献都远不止学术翻译,刑法学界逐渐呈现出了“多国演义”、百家争鸣的可喜景象。其他学者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限于篇幅,恕不能一一列举他们的尊姓大名和学术成就了。


赵秉志教授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和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两院院长,同时,兼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等多种全国性学术职务。长期以来,赵秉志教授致力于中国刑法改革、中国刑法理论与实践、一国两制方面的刑法问题以及国际犯罪和国际刑法问题的研究,著作等身。他是新中国培养的首届刑法学博士,在老一辈刑法学家的培养和关怀下,近年来迅速成长为我国新一代刑法学界的领军人物。他以踏实的学风、开阔的视野、丰厚的学识、卓著的成果确立了自己的学术地位,成为法学青年的良好楷模。


陈兴良教授擅长于刑法之外、刑法之上(比如刑法哲学)研究刑法,近年又转而致力于规范刑法学,返回到了刑法的形而下研究(犹如在登上华山之颠之后下山返回山中)。陈兴良教授一方面期待“走向规范的刑法学”,一方面期待“走向哲学的刑法学”。陈兴良教授的《刑法哲学》、《刑法的人性基础》、《刑法的价值构造》,组成了刑法哲学三部曲。这在当时的其他学科的法学者看来原来刑法学还存在着哲学问题?!原来刑法还有哲学的研究方法。陈兴良教授在刑法哲学、刑法方法论、刑法知识论方面始终引领着刑法学界。


张明楷教授是中国规范刑法学研究的旗帜,他先后出版了《刑法的基本立场》(学者在学术研究时必须“把根留住”,有自己的基本立场,不能搞“学术游击战”)、《法益初论》、《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另外,独著《刑法学》教科书。法科学子在第一次看到《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大都有此感慨:张明楷教授太厉害了,竟然能够把一个诈骗罪写成如此厚的一本书,“没有金刚钻,哪敢揽瓷器活”!不要说一本厚厚的专著了,就是连诈骗罪中的一个问题研究透了都实属不易。与当前国内千书一面的统编教材相比,张明楷教授“不走寻常路”,其《刑法学》教科书“个性十足”,对刑法总论和刑法分论的研究真可谓是“全面开花”。放眼整个刑法学界,张教授只能“始终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拿武侠打个比方,陈兴良教授炼的是“乾坤大挪移”(主张直接引进德日三阶层犯罪论体系)。我们以为,陈兴良教授的主张是合理的;张明楷教授练的是“化骨绵掌”(张明楷教授炼的似乎也可以说是乾坤大挪移,他是用德日刑法学理论解决中国刑法问题,只是不主张直接引进德日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罢了),从不说大词,但是每篇文章都是三言两语直指问题要害,让人心服口服,起“四两拨千斤”之效。


陈兴良教授和张明楷教授目前正在致力于实现刑法学的“拨乱反正”,有例为证,陈教授反思我国现行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张教授反思我国刑法学教科书大段大段谈此罪与彼罪的区别与界限(德日刑法学教科书中没有这些内容),提倡“少谈点犯罪之间的区别与界限,多讲些犯罪之间的交叉与竞合”。


张明楷教授力倡“学派之争与学术繁荣”。这实在太重要了,某大腕儿把某问题搞错了,就是搞错了,我们根本就没必要被他的大名所吓住,或者被他所读过的而我们却没读过的那么多书所慑服。当然,学者在对他人进行学术批判时,应该对事不对人,理直气壮,而不能心存“傲慢与偏见”、“理不直气却壮”。


北大和清华除了有陈兴良教授和张明楷教授之外,还有梁根林教授和周光权教授、黎宏教授。“刑事政策研究系列”的出版,标志着梁根林教授在刑事政策研究上的成熟和自立,也足以使其在刑事政策研究领域树起一座学术高峰。周光权教授提出的“中国刑法学的突围”等不少个人名言已经越来越得到刑法学者的“公众认同”。黎宏教授更是学界罕见的中日两国双料刑法博士学位获得者。


在中国为数不多的女性刑法学人之中,刘艳红教授当属其中的出类拔萃者,田宏杰教授、屈学武教授、王秀梅教授、刘守芬教授、赵国玲教授等人同样有出色表现。吉林大学法学院在刑事法方面有5朵金花(刑法学林中的“峨眉派”),她们是李洁教授、徐岱教授、张旭教授等。刘艳红教授每年都会在中青年刑法学者高层论坛上展示其“巨星风采”,年年都会有新“粉丝”。李洁教授身为吉林大学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刑法学科带头人,治学严谨,宝刀不老,巾帼不让须眉。劳东燕博士是后起之秀,如她自己所说,“北大求学的5年,让我学会用宏大的眼光看待刑法问题,而清华任教的几年,则让我开始注意关心刑法解释学的细节。”


在刑法学林之中,不乏具有诗人气质的刑法学人,比如西北政法大学的王政勋教授、周少华教授。王政勋教授才华横溢,曾写过很多俊美灵秀的诗词,只可惜没有结集出版,好在《刑法的正当性》的“后记”里收录了三首,有诗为证,以免空说无凭。在外国,许多法学家同时也是语言学家、法哲学家,然而在我国这样的法学家却罕见,好在,王政勋教授独具个人学术标签意义的“刑法的语言学分析”已经在刑法学界“闪亮登场”。周少华教授曾以冰河为笔名,发表过不少诗作,这些诗作于2004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结集为《冥想的石头》出版。诚如陈兴良教授所说:“每个人青春年少时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诗人气质,当然未必都能成为诗人,诗人其实不是一个职业,不是一个爱好,而是一种气质,一种禀赋,一个人如果具有这种诗人的气质与禀赋,无论他从事什么职业,都会在其作品中自然地流露出某种诗性。”


说完学人的“学术个性”,再看刑法学博导们。刑法学界的博导们似乎已经可以分为两类:培养博导的博导和培养博士生的博导。前者比如,刑法学老前辈高铭暄教授、马克昌教授、储槐植教授、何秉松教授等。高铭暄教授的高足有陈兴良教授、赵秉志教授、卢建平教授等众多知名刑法学博导,储槐植教授的得意门生有白建军教授、梁根林教授、冯卫国教授、王平教授、阮齐林教授等博导。马克昌教授的嫡传子弟有贾宇教授、莫洪宪教授、黎宏教授等博导。何秉松教授也培养出了曲新久教授等博导。


可喜的是,陈兴良教授培养的博士有人业已荣升为博导,比如周光权教授等;赵秉志教授培养的博士也有多人晋升为博导,比如于志刚教授、田宏杰教授和肖中华教授等。于志刚教授年轻有为,是刑法学界罕见的70后博导之一,迄今已出版专著十余部,对网络计算机领域犯罪的研究堪称个人绝活儿。我们深信,目前的培养博士生的博导,假以时日,他们的博士也一定会荣升为博导的。


说完刑法学人,再说刑法学著作。中国刑法学界近些年来出版的编著真可谓汗牛充栋,其涉猎的广度和累积起来达到的厚度令人瞠目结舌,但真正有思想深度的并不多,材料汇编痕迹严重,真正个人著述的成分太少,真正有高度思想性和学术深度的个人著述就更少了。学术研究贵在出思想,哪怕是星星点点的思想火花,有思想的文章才是不简单的文章。时下,利郎商务男装有句时髦的广告词:“简约,不简单”。“简约,不简单”正可谓储槐植先生文章的特点。如果我们对“简约和简单”进行排列组合会发现:有的文章是“简约,不简单”(比如,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有的文章是“简约也简单”,有的文章是“不简约,不简单”,有的文章是“不简约但简单”。写文章的最高境界应是“简约,不简单”,“不简约,不简单”次之,“不简约但简单”的文章越少越好。从文章内容来看,好文章应该既全面又深刻,如果做不到,片面但深刻的文章次之,既片面又不深刻的文章没有最好。


陈瑞华教授曾谈到:“评价一个人学术贡献的主要标志,并不是生产了多少论文和著作,也不是它提出了多少个思想和观点,而是他有哪些思想和观点得到了举世公认的接受,并且成为他人研究法律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至少,一篇论文和一本书在10年、20年之后,还可以为人们所记起,并且具有一定的引证率,这才是它们具有长久生命力的重要标志。”


一个学者可以天天写文章,但是不大可能天天出思想,其实做学问的最高境界是出学术思想。贝卡利亚一生著述立说并不多,他的《论犯罪与刑罚》区区几万字,可谓简约至极,但思想性极强。正是该书的思想性使其成为了西方刑法史上“不朽的丰碑”。


刑法学研究,包括整个法学研究,局限在规范研究领域是不够的,还应当进行超规范研究,以此作为规范研究的补充。出学术思想更多的是依靠超规范研究。擅长于超规范刑法学与擅长于规范刑法学研究的学者难分伯仲,也不宜分伯仲。但我们还是期望学界多一些既能进行规范刑法学又同时能够进行超规范刑法学研究的“全面的刑法学人”,尽管这样要求刑法学者有点苛刻了。


评价一个刑法学者的学术贡献,可采用“学术标签”标准。储槐植教授的学术标签是“刑事一体化”,陈兴良教授的学术标签是“刑法哲学”,张明楷教授的学术标签是“刑法的基本立场”、“法益”。学术标签即学人个性化学术话语、学术思想。提及该学人就会提及该学术话语和思想。影视界同样如此,一个演员从无名到知名、著名一定是通过一个深入人心的角色来实现的,提及“小燕子”就会提及赵薇,提及“冯程程”和“白娘子”就会提及赵雅芝。这样一来,值得我们每位刑事法学人扪心自问的就是“我的学术标签是什么”?


说完刑法学人及学术著作,再来分析刑法学博士点考博题风格。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作为京城高校“四大家族”,其中,北大以出思想而著称,储先生的刑事一体化与李斯特的全体刑法学“英雄所见略同”,是中西方刑法学家之间的一次背对背的跨越时空的对话。陈兴良主编的《刑事法评论》更是“身体力行”刑事一体化,北大刑法考博题风格也是“刑事一体化”,范围涉及监狱学、西方犯罪学、英美刑法学、德日刑法学。考题属开放型试题,考的是考生的知识面和学术潜质。毕业于北大的刑法学人多数擅长于对刑法进行跨学科研究。清华考题涉及中国刑法、德日刑法,考题较小,要求考生“小题大做”,刑法学“专业槽”设置得很高,不是所有学过刑法的人都能随便进来肯一口的,非精通德日刑法学的硕士生不能考也。人大、北师大考博题涉及中国刑法学、英美刑法学、德日刑法学等,要求考生对各国刑法学都有所了解。法大考博题只考中国刑法学总论和分论。武大出题风格神似人大、北师大,不必赘述。吉大考题涉及中国刑法学、英美刑法学、德日刑法学、国际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出题均为基础性考题,不偏不怪,孤陋寡闻者不敢考也。华东政法刑法考博初试考察经济刑法学和刑法学专论。西南政法刑法考博也考中国刑法学和外国刑法学。


说完刑法学博士点,不能不提及刑法学科点,北大、人大、吉大刑法学科系三个国家重点学科,我们认为,北大、人大、北师大、清华刑法学科点是刑法学林的“领衔主演”。笔者绝无贬低其他学校刑法学科点的意思,只是限于篇幅不能一一详细展示其辉煌罢了。

清华刑法学科点虽然学人不多,但是,张明楷教授、周光权教授、黎宏教授绝对是学界的大腕。


北大刑法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储槐植教授、张文教授、刘守芬教授等老一辈刑法学家和陈兴良教授等中青年教授组成的强大师资阵容为我国刑事法学理论的发展、高级刑事法制人才的培养以及立法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北大刑法学科在刑法理论、刑事政策和犯罪学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系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是刑事法领域唯一的国家级重点研究机构。基地汇集了高铭暄教授、王作富教授、冯军教授、韩玉胜教授、黄京平教授、刘明祥教授、谢望原教授、付立庆博士等刑法学人。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以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点的刑法学科为龙头,涵盖刑事实体法、刑事程序与刑事证据法、刑事侦查与刑事物证技术、刑事法律史等刑事法律学科群中的基本和主要领域。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是专门从事刑事法学研究的、中国刑事法学领域首家且目前唯一的具有独立性、实体性、综合性的学术研究机构。研究院聘请了包括高铭暄教授、王作富教授、马克昌教授、储槐植教授等老一辈著名刑法学家,汇集卢建平教授、黄风教授、阴建锋教授、吴宗宪教授等中青年刑法学家,20余位中央与地方政法机关副部长级以上专家型领导以及重要国际组织领导人等在内的国内外著名的刑事法专家、学者担任特聘顾问教授,40余位国内知名的刑事法专家学者担任研究院疑难刑事问题研究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可谓大碗云集、群英荟萃。


吉大刑法学科经过甘雨霈教授、何鹏教授、高格教授等刑法前辈的辛勤耕耘,奠定了刑法学科的坚实基础,对中国刑法学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奠定性的贡献。现在,以李洁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吉大刑法学科,在中国刑法学界已经具有相当影响,形成了吉大特色(五朵金花)。


眼界决定境界,视野决定高度,拙文作者年幼无知、才疏学浅、孤陋寡闻,胡言乱语,看法一定既片面又不深刻,这绝对不是拙文的追求,但这绝对是拙文的宿命,不当之处敬请刑法同仁和前辈指正;知错就改,善莫大焉。限于视野和篇幅,难免对其他众多著名刑法学者挂一漏万,敬请谅解!容另撰文一一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