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法学教育

老行者之家-法学教育-台湾地区法学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台湾地区法学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纪振清 阅读4545次 更新时间:2002-04-22

2001年5月24日晚,台湾学者纪振清先生到我校法学院作了一场题为“台湾地区法学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报告。纪先生是台湾大学博士及日本一桥大学博士,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法务部主任,现为台湾高雄大学法律学系副教授,推广教育中心主任。以下是纪先生报告的主要内容。

大家好。很高兴来到清华大学和大家谈一谈台湾的教育问题。
我想先谈一谈台湾的大学目前的法律课程的变化。台湾大的学的法律课程是以GROUP(组)来计算的。比如经济法,就计入经济法学课程;民(法)总(论)、债(法)总(论)就计入民法学课程,等等。台湾现在每年进入大学一年级学习的新生有一千九百多人,到今年九月的入学的时候就铁定过二千三百了。人数在上升,同时竞争也非常激烈。
台湾的大学的法律课程安排一般是这样的。大一上学期上宪法、民(法)总(论)和法学序论,还有一些基本科目,比如大一国文、大一英文等。大二一般就上债(编)总(论)、刑(法)总(论),还有社会政治经济学的课程,是三选二的。到三年级,就是亲属继承、刑法各论、民诉等。四年级上法理、法制史、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刑诉等。近五年来,课程基本上都进行压缩。就是把债总放到大一下学期上,然后后面的课程都有一部分往前压,到四年级上法理、法制史等都改成选修。而在四年级就增加现实法规的学习,增加学生对实务的了解。这些实务型的课程中聘请的老师都是实务类的,还原到具体的社会实践来进行课堂讨论。
我今年二月到高雄大学任职。高雄大学大一也是宪法、民总和法学序论。大一下学期就是行政法(上)、债总、物权等,大三上学期基本上所有的课程都上完了。大三下学期就都是选修课了,所以可以选择的余地很大。
现在台湾考试的风气很盛,但是考试的管道又很细。考法科的,近四万个学生,才录取160个左右。现在分科的时候,文法商是分到了第一类组了。
关于研究所。以前研究所只提供给法律系本科生考的。现在台湾也仿照美国的JD,允许非法律本科毕业的学生考了。非法律本科毕业的学生是在乙组,原法科学生在甲组,非法科的就叫做硕乙班。在东吴大学,硕乙班搞得比较成功。他们的硕乙学生有医生、会计师等等。这些学生为法律界带来了一股新流。因为他们都是非常有社会经验的,对社会的法感比念本科直接上研究所的学生高很多。然后他们又回来念法律,在他们各自原来的学科方面,他们对法律的感受有可能比老师的认识还要高。当然了,他们这样也是非常辛苦的,因为他们要补本科的法律科目。虽然不是全补,而只是选一些重要的基本的科目来补,但学习任务也是非常重的。硕乙班的学生考司法官、律师的成绩都很不错。更有的极端的例子是,有的原来是医师,然后考取了律师,一三五去诊所上班,二四到律师事务所上班,在诊所的时候顺便问问病人有什么法律问题,在律师事务所的时候也顺便问问顾客有什么健康问题,一举两得。
这样的人才在实务中是很受欢迎的。因为台湾的工商现象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法律与科技的整合。比如一个学医的人学法律,他在法医学方面就很受欢迎,这方面也很需要他这种人。别的比如建筑界呀,会计学界呀,都很需要这种交叉学科的人。现在已经有一些事务所是律师和会计师合开的了,这边办完法律事情,隔壁就是会计师了。
总的来说,台湾的教育已经像高速公路那样,有各种交流的机会。而不像以前那样,各学科老死不相往来。现在学生半工读的也非常普遍。打打工,然后又回来学校进修已经是十分平常的事情了。还有就是学校与企业的联合。比如一个企业需要发展,需要一种什么技术,他可以向学校要求援助。大学接受后,他可以先把技术养成,然后再让企业去经营。如果企业提出说他需要该技术的创作人员帮助他的员工学会这门技术、推广这门技术的话,学校还可以让老师到企业里去,老师的薪水照领。这样,学校和企业的交流、接触是很密切的。当然了,学校也要求企业有一定的回报的,比如说企业要把他一定时间的收入的一定比例回馈给学校。法律也是一样的,学校是可以和社会紧密联合在一起的。台湾传媒的态势发展,未来的科技的进步,带来很多的经济变化,念法律的学生不可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比如你如何向电脑进行意思表示、如何让两台电脑相互意思表示呢?
台湾历年的司法考试都很严格。去年台湾的律师考试,有七千人报考,但录取的很少。甚至有一年几千人报名,只录取了六人。这就很遭到诟病。如果考试如此严格的话,就会形成垄断,那很多人才就会流失了,流到外国去了,社会就会停滞了,特别在台湾对法律人才的需求还是很高的时候,所以这是很遭诟病的。考试困难,造成司法官人数少,案件又多,这里又造成了一个审判品质的问题,审判的质量无法保正。我们计划不久以后将法官、律师的考试合起来,只进行一次考试。
台湾的考试风气太盛,考试又这么困难,所以,有的学生甚至大一刚开始,就跑去专门的补习班进行补习,甚至年三十、年初一初二都在补习班里度过。很多人律师考试都是五年甚至更久才通过。念法律的人念得目光如豆,真是一个异常现象。有的人为了考试,不惜五年、十年不工作就为了考试。其实这些时间可以为社会作很多事情的。这也反映了考试管道要多、要宽的问题,不然,这个社会真的会积重难返的。所以现在要改革的问题是如何加宽考试管道的问题。不过现在比以前改进了许多。以前是前门窄,后门宽。正式考试录取的人很少,但有很多别的途径进入法律这个圈子。比如军法官、法律教师、甚至当立法员有一定年限后,就可以转过来当律师。现在前门还是渐渐放宽了,后门也逐渐关起来了。现在只有司法官可以转过来当律师,大学教师也可以转过来,但要进行几个科目的考试。

(整理:覃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