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法理及法与社会

老行者之家-法理及法与社会-法律的困境

法律的困境

作者:齐眉 阅读2084次 更新时间:2001-08-11

  作为一个法学院的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教授就告诉我们说:你们是国家的栋梁,是中国法治的希望,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就寄托在你们的身上。
  当时我们也是热血沸腾,感到天将降大任于。。。。。。世界是上一代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是我们的——现在想起来,自己都忍不住笑自己是3岁玩童。
  谁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是正如苏芮的歌中所唱:是世界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这是个问题。时间是个无形的杀手,将每个人的热情和希望湮灭于不知觉中。我敢说,至少不是每个教授都相信中国法制的牛车会因为我们而变成飞机。但是,至少我们可以给它换个轮子吧!
  中国的法律困境在于——有了问题,不一定有相应的法律规定:有了相应的法律规定,不一定具有可操作性:有了可操作性,不一定有人员和资金来执行:有了人员和资金来执行,又不一定没人干扰:没人干扰,又不一定执行的下去。这么多的条件想全部获得是很难的。所以,中国的法制就象那袭装饰精美的但是爬满了虱子的袍子,而法学专家们只是抓虱子的人罢了。
  中国的事情之所以难办,在于中国是个人情社会。自古以来,就有“情、理、法”三者之争。“刑不上大夫”,“千金之子,不死于市”等耳熟能详的句子已经是如雷贯耳了。虽然偶尔也会听到“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的声音,但却大多是在上演包公戏的舞台上,在现实生活中,老百姓体验到的只是“衙门自古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当然我们不能不负责任的说,中国古代的法制状况一直是比较黑暗的,但是至少可以说是黑暗的时候居多。
  当代的中国法制与以前相比无疑是开明清正的,但是问题还是不少的,从王宝森到胡长清,再到最近的成克杰,一个个巨贪在强大的反腐攻势下,浮出水面。而地方的一些恶势力也不时的以身试法。可以说,中国的法治进程速度仍旧是十分缓慢的。
  所以说,中国的法治现代化是任重而道远的,决不是几个热血青年和几句高谈阔论可以解决的。这是一个漫长和艰难的进程,因为这个问题的产生是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积淀。我想,这个进程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这里面可能还有一个民族的心理因素的问题。
  所以在中国打官司,复杂的往往并不是官司,而是那一团象乱麻一样的关系。作为律师,首先要帮助当事人理清各种关系,疏通各种关系,摆平各种关系。当你把各种关系全部搞定以后,你的官司基本上也就胜算在握了。而对方当事人只好感叹关系不如你的硬,自己没有请到好律师了。
  司法的庄严和神圣本来是不可侵犯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这对于法律的严肃性是一个极大的损害。只要人们看到一个有罪的人逍遥法外,那么几乎可以抵消我们宣判十个罪犯所产生的正面效果。而且那种消极影响还是连锁性质的——一个人贩毒没有受到惩罚,于是几个人再去,再后来是十几个、上百个,最后发展到如云南边境一带全村男女老幼齐上阵的地步。到那时,想再来治理的话,就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和代价。
  法律的实施不应该是一阵风式的,不应该在严打期间或是开展某种专项斗争时才雷厉风行一下,而平时却是蹒跚而行。
  中国从来不是一个法治的社会,受到重视的始终是人情、权力和金钱,法律就象是一条流速缓慢的河流——不时地向左偏一下,向右偏一下,,,,,,。。。。。。
  那么,我认为中国法律的困境也就在于此了。我接触过不少的案件,见过法官、检察官,也帮助上访的河南农民写过申诉状。感到中国的法律实施真是步履唯艰。于是认为可能是象一些学者或自己想象的那样——是法官的学历太低,素质太差。
  可是,最近我刚刚听说一件真实的事情,两个法官公开索要贿赂,而且是硕士。
  于是,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其实老师上课时也讲过,有法学院的学生自恃懂法而犯法,据说栽进去的不是个别人,我们当时是当笑话听的,现在却觉得悲哀。如果高学历加上懂法律,还不能保证司法的公正性的话,那么什么可以呢?
  我想,只有制度了。
  其实这是一个老话题了,英美等发达国家早就认清了这一点。所以他们从来不是相信什么人,而是相信这个制度。依靠设计好的制度来保证法律的神圣不可侵犯。正是由于有制度的保证,斯塔尔才敢于向克林顿叫板,给总统难看。如果换了是你我,我们第一件想到的事是,自己的工作是否还保的住?以后到那里谋生?今后还想不想在不在这片地方混下去并得到提拔…………
  之后,我们想通了。
  之后,我们洗洗睡觉。
  之后,现实没有改变。
  之后,法律陷入困境。
北律信息网东窗法语栏目 老行者的话:读完这篇文章,老行者与作者有同样的感慨,中国的法治之路太漫长了。可是,唯一不同的是,老行者明天还要面对新一代的学子,还要鼓励他们尊重法律。明天老行者还要面对当事人,为当事人的权益尽一份自己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