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法理及法与社会

老行者之家-法理及法与社会-就“反苏力论”答批评者

就“反苏力论”答批评者

作者:刘大生 阅读3097次 更新时间:2006-10-23


  拙作《从本土资源到本土法治──苏力本土资源理论之学术结构》(简称“反苏力论”)在《山东大学学报》发表以来,受到了一些读者的批评。笔者以为,批评就是重视,鄙人感谢这种重视。为了重视读者的批评,现答复交流如下。希望读者进一步批评,正如网友“天涯法网”所说:“我希望看到各门各派的交锋,而不是保持一种‘井水不犯河水’的死寂,希望大虾们彼此能少一些‘不屑一顾’。”
  
  (一)关于批评苏力的时髦
  
  有读者认为,现在批评苏力是一种时髦。
  刘大生认为,法学界不存在批评苏力的时髦。到目前为止,法学核心期刊上批评苏力的文章就是马作武师徒发表在武汉大学《法学评论》上那两篇,且马作武是不点名的批评,杨昂是间接批评(被他直接批评的是苏力的学生赵英敏),非核心期刊上的批评文章倒是有几篇,但影响不大。鄙人的文章倒是有法学核心期刊想发表,但最终因为不敢得罪苏力而没有发表。所以说,法学界不存在批评苏力的时髦。
  相反,倒是学习苏力、模仿苏力是一个不小的时髦。不仅苏力提出的乡土法、民间法等概念很时髦,而且苏力的语言风格和搅浑水等等方法也被广泛地模仿。最近看到一份打印稿,内容是关于如何实现法律至上的,立意倒是不错,可惜偏偏要将不能批评、不能修改作为法律至上性的主要特征,认为法律一旦受到批评或者需要修改就不具有至上性。这种说法明显地属于搅浑水,因为法律的至上性仅仅是指法律高于政策、道德、宗教、语录和枪杆子,并不要求具有不可批评性和不可修改性,事实上也不存在不可批评、不能修改的法律。
  
  (二)关于赶时髦
  
   有读者认为,刘大生批评苏力是为了赶时髦。
  刘大生认为,刘大生批评苏力不是赶时髦。1997年,鄙人在炮制"十大流派"的时候,就没有将苏力放进去。只是最近两年,一些青年学生和学者老是问我对苏力的看法,我才不得不坐冷板凳、耐心地啃食苏力这枚酸果。比如,北大百年校庆的时候,有学生看了"十大流派"的稿子马上发问:苏力属于哪一派?再如,西北政法学院的一位硕士生,在他"毕业前走动"期间(99年),顺道南京,专门问鄙人对苏力的看法。还有一次(00年春天),鄙人到常州讲课遇到苏州大学的一位博士生,寒暄过后,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刘老师,你对苏力怎么看?"刘大生不是青年的导师,但是愿意和青年交朋友,愿意和青年讨论问题,于是就炮制了这篇"反苏力论"。可见,鄙人批评苏力绝不是为了赶时髦。
  
  (三)关于苏力成名的原因
  
  有读者觉得:批评苏力的理论属于学术争鸣,应当受到欢迎,但是,分析苏力成名的原因似乎就有些别具用心了。因此,《法商研究》和《南京大学法学评论》都曾经考虑将这一章去掉。
  刘大生认为,这个问题要借助苏力的话来回答了:你们误解了我,你们没有读懂我。
  是的,作为争鸣文章,一般不应当分析学术观点以外的问题。但是,请读者考虑这样几个因素:第一,苏力成名是法学界的一种奇特现象,值得研究。第二,任何学术研究,研究到深处都不得不研究有关学科的全部历史(包括有关学者的历史),所以,研究苏力的理论也不能不分析苏力成名的历史背景。第三,苏力本人也在研究苏力成名的原因,他说“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这表明他对自己成名的原因已经作了深入的思考。鄙人正是为了同“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这一学术观点争鸣,才分析苏力成名的真正原因的,所以,不存在别有用心的问题。
  如果苏力可以研究苏力成名的原因,别人却不能研究,是不是不太公平?
  关于苏力成名的原因,还要补充几句。苏力成名还与北京大学的荒漠化有关系,早在1983年我的导师打击报复我的一个刑法新观点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这种荒漠化的开始,后来,季卫东、陈小平、袁红兵等等大虾都不能或不愿在北大立足,更是这种荒漠化的体现。
  1993年秋天,鄙人在北大作"无民法论"之讲座时,反驳我的学生都用"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命题作为主要论据,让我有隔世之感。这表明,北京大学的荒漠化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而就在这个时候,苏力回来了,袁红兵走了。袁红兵出走与苏力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假如袁红兵不走,又会是什么样子呢?这是历史,希望苏力在研究自己的时候,把自己放在历史里,而不要简单地说"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什么是苏力的贡献?”这是苏力问而未答的问题,鄙人想说:在荒漠上吐一口恶痰也能让垂死的生命活跃起来,这就是你的贡献。
  
  (四)关于语法问题
  
  有读者认为,有些问题明显属于笔误或校对错误,不是作者有意为之,更不涉及理论观点,如果私下里与苏力先生讨论,他也一定会乐于接受,没有必要拔到“利用病句法”这样一种高度。
  刘大生认为,如果将“避免”写成“避兔”,那肯定属于编校问题;但是,将“避免”写成“豁免”则肯定不是编校问题,而是故意,或者是无知(当然,一个问句中两个“为什么”的错误可能是笔误。但仅仅是可能,而不是肯定)。
  如果属于无知,那就太悲惨了,所以,我不希望苏力真的无知,苏力也不可能这样无知,所以,我没有说他是因为无知而犯语法错误。无知相当于小偷,故意玩弄语法错误则相当于强盗。和小偷相比,强盗是英雄。所以,我对苏力是尊重的。(在批评海子的时候,我也是这种思路。)
  
  (五)关于攻击名人以求名
  
  有读者说:刘大生不是自恃极高吗?为何要靠“吃苏力”过日子?到处逛荡,没有自己的根基,那里有毛病就钻一下牛角尖。
  刘大生认为,刘大生早就自认“草派”,草会有什么根基?但是,草虽然没有根基,却不需要靠“吃大树”过日子。草既不需要和大树过不去,也不需要拍大树的马屁。请到郊外看看那些野草吧,它们都是靠吃垃圾过日子的。
  当鄙人以“党主立宪论”笑傲江湖的时候,苏力正为考托背单词呢;当刘大生炮制《法律层次论》的时候,苏力还在大洋对岸盲目打工呢;当刘大生炮制“十大流派论”的时候,苏力根本就没有进入刘大生的视野。刘大生需要靠批评苏力混饭吃吗?

2001年11月22日于南京求稗书斋(原载《关天茶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