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学习偶得

老行者之家-学习偶得-老行者之江西、井冈山游记(一)

老行者之江西、井冈山游记(一)

作者:老行者 阅读12689次 更新时间:2003-08-19


北山烈士陵园(摄影:老行者)


一、 神化的“圣地”

暑假去井冈山,因为是组织活动,加上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便多少将此次旅行带上了“朝拜”“圣地”的色彩。

从导游及当地人的口中,我们知道了一些带有神秘色彩的“奇迹”。比如,当年毛主席老人家去世,其巨大的塑像制作好后,运输车辆将其运经井冈山时,车子毫无原因地熄火了。车队只好在井冈山住了一夜,第二天车子又正常了。人们纷纷猜测,这是主席要在自己革命的起点驻足。当毛主席的塑像揭幕之时,正值傍晚时分,在夕阳的余辉中,早出的月亮露脸了,人们称之为“主席与日月同辉”。这个“奇迹”甚至被制作成VCD,成了推销毛主席小塑像的绝好广告。

更有甚者,我们的旅行车在进山前的高速公路上突然爆胎,车轴着地,所幸有惊无险。导游称之为,毛主席在考验我们,让我们意识到革命的开始是危险的(确实够危险,幸好车速不快,否则在高速公路上有翻车的危险)、艰苦的(我们因此在气温40度的酷暑之下,大中午饥肠辘辘地在毫无遮挡的高速公路上烤了一个半小时)。


毛泽东故居(摄影:老行者)

第二天,当我们到了大井毛泽东的故居,旁边的旅游商店正中央供奉着一尊毛主席的铜像,四周香火萦绕,鼓乐声声。那些“虔诚”的“信徒”购买小尊的主席像,还需在这大铜像前燃香、行叩拜礼,口中念念有词,还得煞有介事地抱着购得的小塑像围绕着大铜像走上一圈。这一仪式名曰给塑像“开光”(嘻嘻,佛家的用语)。而且,虽然是付出不斐的代价购得此塑像,却不能说是“买”,只能说是“请”(又是套用佛家“请神”的说法)。

香火中的毛主席,这位以唯物论著称的革命者,似乎也只能在未知的世界里,自发感慨了。


二、 参观井冈山

井冈山一行,主要是参观一些人文景观,如革命最初留下的历史痕迹:大井毛主席的旧居,陈毅、朱德旧居、小井红军医院、红军造币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北山烈士陵园等。井冈山的自然风光却没有什么特色,这里是典型的山区。酷暑盛夏,我们从气温高达40度的南昌启程,晚上来到井冈山,只有20多度的气温,凉风阵阵,让饱受炎热折磨的“朝圣者”们着实有点避暑度假的感觉。满目青山翠竹,蓝天白云,让蜗居于城市高楼大厦中、终日不见天日的城市人有种心旷神怡的享受。


红军造币厂(摄影:老行者)

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一棵大木荷树。这是小学语文课上“朱德的扁担”一文中提到的朱德担粮食上山时歇脚的树。道路旁这棵不起眼的大树,因为是朱德曾在此歇脚,就有了一块石碑,而倍受关注,并引来诸多的朝拜者。如果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来形容不太合适的话,多少也能说明,世间诸多事物的价值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世俗的评价。此后参观的各类旧居、或伟人们读书时坐过的石头、栽的树,本无特色,大多如此。


大木荷树(摄影:老行者)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诸多介绍的是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与湘南暴动的农军及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的历史事件,三湾改编及几次反围剿的胜利。但其中几个悲剧性的革命人物,让人多有感慨。一是当时最强大的地方武装领导人袁文才、王佐,他们俩是井冈山地区以劫富济贫深得民心的地方武装(即占山为王的“草寇”),接受了红军改编,为红军在井冈山的立足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但终于因为当时红军领导层中狭窄的地方观念,一对豪杰被当作叛徒双双丧命。事后,虽然平反,但两位年轻的义士之死仍令人扼腕叹息。二是贺子珍,从历史照片上看,其不愧是当时的美女、才女,先为毛泽东的秘书,后为其夫人,联想其后的诸多遭遇,亦不得不发出世事无常的感叹。


<此贴子已经被老行者于2004-6-26 17:41:5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