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学习偶得

老行者之家-学习偶得-访学闲记(三)----清华园之荷塘

访学闲记(三)----清华园之荷塘

作者:老行者 阅读12802次 更新时间:2005-10-06

荷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些至今仍能背诵下来的句子,就是清华的荷塘吸引我们的地方,朱自清当年的一篇《荷塘月色》,让无数的学子对清华园充满了神往。

清华园里赏荷,其实有两个去处,一个是被称为“荷花池”的小荷塘,一个是近春园里荒岛周围的大荷塘。而朱自清当年咏荷的地方应是后者。

近春园位于熙春园的中心地带,原是清朝咸丰皇帝的旧居。道光年间,熙春园分成东西两园,工字厅以西部分称近春园。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内所有房屋被化为灰烬,沦为“荒岛”。直到1979年,荒岛才被修复。如今,知道近春园及“荒岛”的人并不多,而环绕“荒岛”的荷塘却因朱自清在1927年7月写的一篇《荷塘月色》而无人不晓。


荷塘(摄影:老行者)

沿着荷塘漫步,当年的“小煤屑路”已被石阶和水泥路所取代,这里成了游人们参观清华园的主要景点,因此也不再是“一条幽僻的路”。朱老当年所说的“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如今变成了“夜晚也有许多人走,白天更加不寂寞”。只是仍可见“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此时正是秋天,荷花已开过了,荷叶虽仍亭亭玉立却也在秋风中频频低头,莲蓬孤单在水中举着,水边的野鸭或是什么不知名的水禽在荷塘里目中无人地自在嬉戏。找个无人的角落,捡个平整的石块坐着,看着渐渐凋败的荷叶,看着对面修缮一新的荒岛与亭廊,上面居然还用铁笼养着几只孔雀,眼里满是纷杂的秋荷与随风摇曳的柳条,竟找不出思绪来。朱老的那句话,似乎挺应景的,“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秋荷(摄影:老行者)

从近春园出来,来到东边工字厅北面的小荷塘。据《清华风物志》介绍,这里在抗日战争前被称作“荷花池”,1978年清华大学为了纪念朱自清逝世30周年,把池塘边的古亭改名为“自清亭”,后来又在水边立了个朱自清临湖沉思的塑像。不料,因此误导了不少前来寻找“荷塘月色”的FANS。


朱自清像(摄影:老行者)

小荷塘虽不是“荷塘月色”的正宗出处,但其并非无名之辈。两百多年前,工字厅以西一公里就是六代清朝皇帝御居的圆明园。有一天,乾隆圣驾君临来到工字厅后院,眼见这里变幻的山林,环拢着一泓清水,绿树点点,簇拥着古屋,乾隆帝不禁想起晋朝诗人谢混的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寒裳顺兰止,水木湛清华。”于是,乾隆帝抬起御笔,题写了“水木清华”四个字。等咸丰作上皇帝,他便借用99年前乾隆爷的题词,把工字厅命名为“清华园” ,清华园因此得名。而今,在小荷塘南面的工字厅后院门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庄美挺秀。两边的朱柱上悬有道光进士,咸、同、光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南西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水木清华(摄影:老行者)

应该说,清华园最美的地方就数这个小荷塘了,其有典型的江南湖光山色。在清晨或夕阳西下之前,游人稀少,就着朝霞或晚霞的光彩,观这里的荷花与杨柳随清风舒袖曼舞,看亭阁掩隐在树色和荷叶中,空气清新,满目雅绿。


荷塘(摄影:老行者)

<此贴子已经被老行者于2005-10-6 10:09:3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