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孤梦吟

老行者之家-孤梦吟-二、真、善、美之梦(总)

二、真、善、美之梦(总)

作者:老行者 阅读7174次 更新时间:2001-08-07

美,是人类抗争生命、追求目标永恒失败的色彩;美,是个体心灵投入、融解,与自然结合的晶体;美,是一切追求的最高目标;美,是只可接近,不可到达的境界;美,是距离,是个体心灵与外界之间时间与空间的永恒距离;美,是变化的,是永不平息的动态,是生机盎然的色彩,离开了变化,美之色泽因僵化、蒙尘而黯然;美,是片面的,没有完美的事物,也没有完美的个体,只在个体的某一片面、总体的某一方位闪耀迷人的光彩;美,是相对的,不同的标准,必有不同美的诞生;美,是稍纵即逝的烟云,属于擦肩而过的瞬间、电闪雷鸣的刹那和山崩地裂的短暂,似日珥激起万丈光芒,随即没入星际的深邃,错过了捕捉机会,便一去不复返;美,是心灵的创造,用敏锐、纯洁、真诚的心去看、去听、去诉说、去触摸、去品味,美将被心的引力所吸引,似行星围绕在你的征途。

一颗生命力充溢的心,将用最普通的单色颜料,配制出宇宙所特有的深刻、热烈、纯真、诚挚而摇曳的美的光泽。

 

正因为有了缺陷,世界才显得完美。倘若一切都是完美,美将离我而去,岂不悲哉!我渴求深刻的、悲壮的失败和挫折,肤浅的完美会使我堕入鄙俗的泥塘。

 

在世界善恶坐标面前,一切最初的源头都是纯净、圣洁的,因为它们弱小,还只能接受光与热。

一旦它们成长,拥有了自己的力量,需要自己去爱,施于光与热,它们还是原来的它们,但此时它们已破坏了世界秩序,也就有了善恶之分。它们同世界不再相容,原因之一,它们需要自己的活力,不想依靠施舍而生存,拒绝让世界来束缚自己。在世俗眼里,它们丧失了纯净和圣洁。

 

美是生命,没有强壮的生命力,何能承担得起美之心灵。

 

没有磨难和波折,大海如何绽开美丽的浪花。

 

一切迷恋都出自本心,幻觉还是存在无关紧要;一切理解都出自本心,误解与否,与我不干;一切忠诚都出自本心,报答与报复没有区别;一切牺牲都出自本心,条件仍是我的本心。

 

很久以前,我想到了美和距离的关系:距离创造了美。

合适的距离,美才能存在,距离的永恒,美的永恒。如果希望拥有一个长久的美感,我会使自己保持一定的距离。

距离是变动的,不同的心灵对美的感应拥有不同的距离。距离界限一旦被冲破,美犹如秋天的落叶随风而去。

我的爱人与我的友人在我心中拥有不同的距离,一旦距离失去了界限,我便失去了他们。

 

真实,作人最易,也最难之处。

我总是自己幻想真实,却常常不得不放弃真实,我还不够强大,我为自己的一再堕落而羞愧不已。然而,现实不允许也不容纳完全真实的水晶人,我只能希望自己在一切可能的方面,真实地体现我的思想,希望我一生的轨迹能尽可能多地划出真实的血痕。作为一个强者,我必须问心无愧,至少向这个目标努力。没有真实,我的行为与我的内心背叛,又将如何去实现自我!没有真实,我的自我又生存于何处?理想之我何处安身?

我自知真实的代价,世俗的荣光因之而离我远去。我深知只有孤独才能容纳真实,只有不畏惧孤独,享受孤独的火苗,才有可能闪耀真实的光彩。

 

许多情况下,真实与虚假相比较,真实是残酷的、破坏欲极强的黑面杀手,而虚假可能含情脉脉在你左右,激起你的热情,给你心灵的慰抚。

然而,我宁愿在刀削斧劈的尖锐面前遍体鳞伤,也不愿生活在糊涂的世界里。如果,命运已将痛苦恩赐于我,还是让它尽早来到我的面前,我承受得了,不必好心地将其遮掩。被人隐瞒本身就是一种痛苦。

 

沉默的力量与激情的热烈来自同一个源泉--真诚。

因为真诚地爱而沉默,用心灵将一切声响、一切思想、一切言语、一切行动解除,唯有沉默,才能让真诚的心自由地为爱而燃烧,为爱而沸腾,唯有沉默才能体会真诚的无暇的美。

因为真诚地爱而激情扬溢,心灵将每一个眼神,每一片言语,每一个举动,每一支曲子点燃,火热的我无忌地狂呼、呐喊、跳跃、奔跑。唯有激情扬溢,才能体会那美丽的传说。

 

纯洁,只属于最初的生命。既不想隐世,也不想超脱,更不想自己百无聊赖而离世,所以我做不到纯洁。最初的原始圣洁已让世俗玷污了种种斑痕。但我不后悔,要在尘世中实现自我,正因为白玉有瑕,才有追求完美的目标。我不完美,因此我的生命显得动人,才有生命追寻的宝物,才有我的目标,去达到我的真实。倘若,我纯洁而来、完美而来,而后,纯洁而去、完美而去,何去何从,我的来与我的去,意义斯存?

 

真诚是人的本性,它本身不是靠人的意识创造的,它是无法挖掘的潜意识的产物。当你想显出真诚去感动他人,你的不真诚使自己也觉的疑惑。当你想故意用不真诚使他人迷惑,你还是被自己的真诚感动了。

 

真实是可以培养的,除了要有耐心外,最重要的是勇气。有多少真实的语言大师们在真实面前失去了勇气,让真实终于远离自己而去。此外,真实还要有一颗属于自己的丰盈之心,否则,真实之后,留下一具空虚、虚伪的躯壳。

 

自由是哲学的翅膀;哲学是人生的法律;真是人生的支柱;善是人生的本性;美是人生的动力。

人生的目标是海上壮观的落日,波光鳞鳞,金黄点缀,彩霞满天,彤云耀眼,炽热、温柔的光环安祥地向无尽的天宇滑落。人生的落日必将导致永恒的黑夜,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在黑夜到来之前,欣赏那一幅令宇宙永恒、星球颤慄、星光失色、物质沸腾的一幕,然后安祥、平静地沐入无边的黑夜。这一切,没有自由之羽搏击长空、抗争风云,没有真善美的巨大能量,个体何以体验人生之瑰丽。

 

站在遥远之外欣赏自然,自然显得很小,也很实在,觉得自已很超脱、很高、也很玄。走近了自然,觉得自然很大也很朦胧,自己却显得很俗、很无能,也很渺小,张皇失措、无处安身。朦胧,实在与真实的交界面,将真实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朦胧,很美、很恐惧,也很残忍。走进朦胧,又蓦然发现自己的强壮和勇气。足踏大地,坚定而冷酷的心蕴育强大火热的质,热血周身沸腾,生命之风将自己高高扬起,向外辐射的力和热无可抑制。命定要作一只火鸟,在黑暗中刻出一道自己的轨迹。耳边响彻鹰的哀鸣:没有历经苦难的超脱是轻佻,没有正视苦难的乐观和悲观是胆怯。只有堕向大地的鹰,用血肉之躯,撞击大地的声音,才能高亢、回荡。

 

美,可以分两部分。

一部分是自然的美,只需要去发现,便可以采摘美丽的果实。一部分是创造的美,必须播种心灵,用热血浇灌,用期待的眼等待它的成长、结实,之后,才可能品味美的芳泽。

大多的自然美被破坏了,或者说,自然美之间的距离容易被打破。自然美无法平息一颗渴求之心的焦渴,我只好将心埋入大地,让焦渴、热烈的心在创造中去体会美的内涵。

 

人生注定是悲剧,短暂必定要灭亡,失败是无可超越的宇宙。是美,给悲剧点缀色彩;是美,使灭亡显得慷慨昂然;是美,使失败展示悲壮、深刻而无憾。也只有美,是值得人们用唯一的一次生存机会为它下赌注。为追求美,向美之深渊纵身跃下,让生命之声更接近美神,让沸腾的热血为美增添浓烈的色彩。

 

就艺术家和哲学家而言:艺术家用自己纤细、温柔而又热烈的心创造美、挖掘美、寻找美,为美之热情所迫奉献出美,最终连同自己一并奉献。哲学家是残酷的,他们手执理性和智慧之剑,将锋芒指向永无答案的美,他们想解剖美、分析美,命定要失败,却又摆脱不了征服美神的欲望,终于失手于自我之剑,心血祭美或疲竭而尽,牺牲于美。

美,是永远不可理喻的境界,知美者,为之献生吧,用生命的牺牲来祈祷这永生的美神。

 

美,是纯洁的,是美必然超脱尘世,是美必然远离众生。真实的美只有在人群之外才能寻觅。在远离人群的高山、草原和大海上,才能呼吸清纯的自然气息,滋润圣水的恩赐,仰见蔚蓝的宇宙和远寂的星辰。只有孤独的心,从世尘的纠缠中解脱出来,在自我的海洋上任意游荡,才能领略自然之美、创造自我之美。在尘世的争斗中创造美的人,是美神的亵渎者,他们用肮脏的手把泥土塑成美的畸形,涂上牲畜的脏血,称之为美。而这种庸俗、混沌的混合物只好让那些利欲熏心的人来接受,他们不知道何为美,更不知道美的魅力,只有物欲的色泽才能诱发他们垂涎的丑态。

美是一种距离,一种心灵与外界、心灵与心灵的距离,距离的变动幅度同心灵的宽容、敏感度有关。心灵的内涵不断变化,倘若美的载体僵死不变,随着时间、空间的转移,美就不可能永恒。因此,寻求美的持久有两个途径:一是心灵自身的发展,对美的认识和敏感有所突破,持续深入;一是美感产生的双方共同发展,在变化中保持距离,保持美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追求美感的持久才是真正的美的追求者,只有这种人才能使美不断产生,不断涌入新鲜的气息,使美从每个角度中脱颖而出,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之美。

 

美是正在进行式,美感的爆发是点状的星火。

无论是回忆过去,是坠入爱河,还是心灵的震撼,在美降临时,我们常常毫无准备,手忙脚乱,迷迷糊糊地沉浸其中。

幸好,我们还能回味,重新品味美的馥馨。

 

韧性和不懈的努力,是捕捉美的唯一可能的套马圈。美,是跳跃不定、奔腾不息、不甘寂寞的小淘气,她永不会顺从,只会撒娇,要追逐这朵飘浮不定的云,失败是必然的,你永远无法占有一朵云。但在失败的追求中,你比常人见到了更多云朵的色彩和形态,这就是你跌跌撞撞、遍体鳞伤的报酬。在追求之前,还得意识到,你将付出四处碰壁、一败涂地的巨大代价,不顾一切地幻想和憧憬,你有这付胆识吗?就看你是否是真正的美的追求者。

 

当世界离我们太遥远,世界多么虚无,当世界离我们太近,甚至我们走进世界,世界太实在、太现实。这些都无法激起我们的美感,只有在虚无和实在之间,世界才显得美丽。

 

美可以分成两类,一种是表象之美,一种是内质的美。

表象是变化易逝的,一个美的追求者对表象之美只能是一种欣赏,却无法投身、尽心追求,因为幻想和憧憬不能忍受美的躯壳之后的无聊和空虚,无法接受美的周围和深处的平淡、浅薄。

内质的美是永不竭尽的宝藏,其自身的美便足以令淘金者驻足。更难能可贵的是透过其,你将发现世界的美的招唤,彼此内心的美的撞击强化、扩大的美感,足以摧毁整个世界。在她身上拥有与一切美发生共鸣的美的内涵,这便是你追求的最终目的。

 

纤细的心对美最敏感,却无法抵御客观的残酷摧残。冷漠的心最适应一切客观的生活,却无法让生命点燃自我。大概只有强者的心是最伟大的,知道美,也敢于追求美。

 

大众的美、实际的美,往往是短暂的美。社会只能拥有少数疯子,否则,社会就无法正常运转。实际的美不能长久,事易时移,实际的美便丧失其美的基础。美,势必然是少数人的美,只有这样的美才可能产生长久于内心的共振。其永恒的魅力存在于世俗的物欲之上,超脱世界的浓云,便能发现“法兰绒上的宝石”。而实际的美,出自于社会的时尚和物欲、利益的追求,个体在周围的影响下,不自觉地参加互动,形成社会协调的统一认识,认同一种事物为美,当年引以为美的红袖标、红宝书、绿军装便属此类。也许确切地说,这不能算作美,这实在是对美的玷污。在物欲之中,无法保持心灵的纯洁,没有安谧、纯静的心,如何去品赏美,发现心灵相碰的火花?

 

美,无法占有和独存。美,只是欣赏、品味,沉浸其中,却无法金屋藏娇。“任你溺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也许该是追寻美者的座右铭。而占有的冲动,常常导致破坏美、亵渎美的恶果。

 

物极必反,丑到极致,便是美到极致。美与丑之间并没有明确的标准,环肥燕瘦便是一例,但有一种丑是永远无法跨进美的领域的,那便是生命力的亵渎、破坏和衰竭。人生固且短暂,若不能以正直的生命力、旺盛的生命力在这死亡的国度、失败的国度里傲然巡世,那种儒夫的丑态,只有浸透物欲,毛孔堵塞的心才能与之共鸣。物质、自然的缺陷实在太多了,因为这是一个无赦的地狱,且让光脚在刀刃上行走,且让毛发燃烧,且让肉体伤残,让血肉之躯在黑暗的地狱中陨失,以赢得沸腾的思想在精神天宇上高飞、哀号,让空旷的大地为惊雷沉默,让世界为死亡者低头。美的永恒之光,在地狱深处撞击、震憾。

 

对于美,我们未免太苛求了。心中的偶像,我们习惯于镀上绝妙完美的光晕,我们不能忍受瑕疵的存在。眼,美化了一切;头脑,幻想了一切;因为我们还未长大。

几经波折,对美的追求终未停止,才开始真正意识到美的内涵。完美生存于唯心的幻想,仅属于思想的风。美是客观的实际,那是一种迫使自己不得不接受的力,是明知白玉有暇,却尽力为其申辩、解释,不得不容忍对方的无形的磁场。我摸不透其内涵有多深,却深深地感受到其的存在。

当然,我现在便是在为美申辩。

 

一切感情对比中,最强烈的莫过于对美的追求和对丑的厌恶。一旦发现这两者的对象是同一体时,最先被击倒的必是我自己。

 

什么时候开始将沉默不言者习惯地看作深沉莫测的人,将急于表露、心里似乎藏不住秘密的人看作浅薄。我就是一个外向型的主体,他人总觉得我很容易看透,清彻见底。什么时候又突然意识到内向者不都是深刻有内涵者,兴许他们用不言不语来掩饰内心的空虚,外向者虽不深刻却可能是一些勇敢者和创造者。让人看透自己不是件坏事,只要胸襟坦白,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不停地向外界表露自己,没有勇气、没有创造思想亦是不可能的。如此一想,坦然许多,浅薄便浅薄一些,兴许比那些虚伪者更好些。再说,只想作凡人,不想作圣人,没必要修改我自己。外向者活得轻松、有勇气,内向者沉重而忧郁,只要心灵得到满足,外向与内向没有区别。

 

厌倦便没有爱。没有知觉的迟钝的心对任何外界,习惯了便会厌倦,缺乏新鲜感。爱心是永远好奇的,在别人熟视无睹中能寻找到新奇和特别,能在平凡中找到永恒,在痛苦中找到深刻。爱创造了美。

 

人类追求完美、绝对、纯一的心理,常常使宽广的心变得狭促。似乎善人必须全为善,恶人必然全为恶,是玉则无瑕,所以人们学会了盖棺定论。可惜,人太复杂了,恶人也有善心,善者也难免有虚伪的时候,完美、单纯是不存在的。学点就事论事,将个体从整体中分离开来,反而比较客观、比较实际。当然,这样太复杂了,中国人受不了。

 

思想开放是内在体系的开放,只有内在拥有坚强的质,才谈得上开放。独立的思维方式,独特的思想逻辑、自立的思想观点筑成恒固的思想体系。外界的新思想,毫不畏惧地迎接进来,按自己的方式解剖、分析、提取、吸收批判,而后将僵死的外壳再送回原处,借以得到新的营养因。体系的开放,不是僵死的框架,其追求的是质而不是形,任何形中只要拥有动人的质,它都尽力汲取、提炼。开放的思想,不仅仅吸收,也不吝惜思想的输出,在可能愿意的氛围中向外界坦白自己,公布自己,不强求外界接受,只希望得到外界的批评。经常受到攻击的体系必是有价值的体系。

 

狂热的占有欲将我们陷入深深的困扰,对财富的占有,对荣誉的占有,占有为什么?还是占有,占有成了目的。我真不明白守财奴的乐趣从何而生?大概是一种比女人更严重的虚荣,自己一无所有,没有自己的世界,也没有自己的创造,只好靠占有来掩饰自我的低能。创造者是不会对自己的产品产生占有欲望的,却常常有让人接受的愿望。自我满足者,自我创造者总是乐于给予乐于提供;自我贫乏者,只好靠掠夺和其他手段来占有他人的产品,以平衡内心的自卑和嫉妒。

 

对自己的苛求来源于对完美的苛求,人们总是希望属于自己的一切应尽量是完美的。而且总是将注意力集中于小缺点上,对无瑕之处不太注意,这是人们刚刚接触新事物的情形。一旦习惯了,那些缺点、斑点反而显得自然,似乎离开它们反而不可爱了,接受了便连缺点一块接纳。等到熟视无睹时,完美也罢,斑疵也罢,一概不再被注意,留下的印象就只剩下缺点了。如此看来,人对完美的苛求,是对不完美的现实的妥协。

 

关系网中,办事往往左右逢源,彼此互利、利益均沾;关系网中均分利害,则常常是左右为难,举步唯艰。因此,君子之交淡如水,实在是难得。

 

人性善与人性恶之间难以定论,无知的幼儿是一片洁白的纸,怎样涂抹就有怎样的色彩和条块的安排。但人类的逆反心理,有时会施以善,行以恶,或灌之以恶,难释善行。一个十恶不赦的杀人狂,可能会可怜一只丧家的孤狗,一个释罪救难的教士,也许会有主所不容的行为。性本论没有存在的必要,有用的是如何了解获得善与恶的主流,更加实际些,就该抛开善、恶的成见,具体地分析其善或其恶。

 

谣言传上千遍,连制造者都会信以为真,连了解情况者都会对自己产生怀疑,那些毫无所知者就更不用说了。若需众人舆论来评定正确与否,只要拥有宣传机器就足矣。

不过,是真的总要曝光,至于什么时间,耐心等待吧。

 

习惯成自然,人太容易被导入惯性轨道了,而且一旦进入又不容易更改。一切不习惯的都是显得不自然,而许多自然的真实的,却显得不习惯。怪圈是可怕的,进去容易,出来就困难了。并且,习惯的改变往往走向极端:在凌辱面前感激涕零,在慈惠面前怨恨不已。是故,习惯面前,恶人作不得,善人亦作不得。

 

所有打击中,最狠毒的要算最亲密者暗地的冷枪。真诚的爱心毫无顾忌毫无戒备,如何抵御冷不防强劲一击,可悲的是临死前才看清昔日友人的狞然一笑,肉体死亡了,还要带走一颗破碎的心。萨特终于吼出了世间最伟大的格言:他人就是地狱。

然而,他人的诱惑太大了,不是物质而是精神、感情的需求。亲情、友情、爱情没有人可以逃避,我们一再受骗,却无法放弃追求,心中拥有渴望,宁可被残忍之屠戮,也不肯站着渴死。临死前惨然一笑: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就是地狱也只好破门而入。

 

太多令人感伤、愤愤不平的事在周遭发生,我们忍不住要诅咒这罪恶的世界。我的朋友,不要浪费精力了,咒骂没有用,痛苦与自我折磨都没有用。将注意力放在自我身上,带着微笑面对这罪恶的人生,尽自己的可能去创造一些美、一些真正的生活,使自己不再成为他人的罪恶。不公平、卑鄙随处可见,却要有勇气约束自己,别让自己在愤恨中创造不公平,行使卑鄙手段,为这罪恶的世界增添罪恶,这是我们所能做的。我们是平凡的弱者,了解罪恶,消除罪恶只能从我们自己做起,让卑劣的人更加卑劣吧,我们所追求的仍是善良。

 

用一个恶意去对付一个恶意,便创造了两个恶意;用鄙劣去反抗鄙劣,便诞生了两个鄙劣;用别人的痛苦来缓解自身的痛苦,凝成双倍的苦痛。后者比前者更可恶,明知罪恶、卑鄙,偏要施行,报复的心理将一切卷入感情发泄的内心满足,却背离真善美,走得更远了。

 

在无法沟通的人群里,上窜下跳,左右迎合,之后准会忘了自己原来的模样。


<此贴子已经被admin于02-11-8 20:42:18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老行者于2004-1-18 17:17:1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