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孤梦吟

老行者之家-孤梦吟-三、读与写之梦(二)

三、读与写之梦(二)

作者:老行者 阅读8306次 更新时间:2002-02-04


  理解作品,理解他人的思想,才可能真正吸取自己的营养,才可能真正同他人进行交流。理解并不容易,首先要了解思想立场是什么,对象是什么,作者的角度又是什么。事物是全方位的合成体,其每一个角度、每一个片面都有所区别,而片面是无限的,要想了解有限思想的价值,就必须了解思想的对象、观察的角度和针对的片面。其次,用作者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领会作者的内涵,运用作者的逻辑,推演其思想。最后用自己的思想对这一事物这一片面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同作者进行比较分析。如此这般,才算是真正的读书,才可能在广浩的书海中汲取营养的同时,强壮自己的思想,达到创造自己思想的最终目的,也增强自我识别能力,既不偏听偏信、囫囵吞枣,也不一概排斥,隔绝自己与其它宇宙的交流。

  兴趣广泛,便学会了博览。但我却讨厌那些形:人名、地名、时间,我想了解的只是质:事件的情况和背景,这才是重要的。任何一种质都可能在不同的形之下表现出来,把握住质,方是学习的目的。我渴求得到的乃是充实思想的材料,而不是夸夸其谈的资本,于是用自己的解剖刀剔去整个庞大的实体,致力于抓住飘浮不定的质。这也为我创造了博的机会,不为细节费心,只为重要的质思索,高速地浏览,省下大量时间自己思想,自己真正体验和领会他人思想,自己创造思想。

  读书的目的是启蒙自身的思想,书仅是开拓思想宇宙的工具。读书不是目的,读书只是手段,目的是自己思想、自己创造乃到自己写书。有的人实在可怜,他们也读书,也受益,开卷有益却成了他们的负担。他人的思想扼杀了自己的思想,读书竟成了他人思想取代自己思想的方法,他们在书本面前失去了自我,成了书籍的奴隶。噢,上帝,多让人遗憾,张口他人言,闭口他人语,自己只剩下一个传声筒,太可悲了。一个人饱受了物质的约束和限制,在精神上难道还要让他人来拘束自己吗?心灵深处连一块圣洁的自由空间也无法保留,生活又为了什么?书啊,倘若如此,我希望你不要问世才好,真是这样,你是人类精神的最大暴君。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宇宙的探索者。可单靠自己似乎力不从心,自己的星光毕竟有限。只有宇宙与宇宙相交流,星光与星光相辉映,宇宙间力的撞击,质的共振,宇宙方显得生机盎然、色彩缤纷,无限的世界变得可爱、迷人。
  书籍便是桥梁,是宇宙通向另一宇宙的飞舟,是星与星撞击的闪光。是书籍照亮了深沉无涯的宇宙。

  博学与智慧,外人容易将他们混为一谈,其实内心深处,它们之间的区别太大了。博学者是收集知识者,可能满腹经伦,却只是他人思想的收购站,夸夸其谈,引经据典是他们的拿手好戏,若问一句:自己怎么想?便不知所云了。智者也可能是博学者,区别在于表现的是自己。自我思想吸收他人,却终于不同于他人,自我的强大乃是智者的强大。

  “酒逢知已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读书却不尽然。在产生共鸣的书籍面前流连忘返,为几句内心蕴育许久,终未表达出来的思想在书中找到而兴奋不已,为几条从未意识到的路展现在自己面前而惊叹不已。在并不投机的书中,强迫自已去理解对手,用自己的心去体会书中的质,从中找到自己理论的缺陷,找到自己思想的靶子。
  读完一本书,如同交战一番,很累,也很愉快,从对手那里我得到了同志所无法给予的东西——尖刻的反驳、自头至尾的攻击。在打击中,我的理论得到锻炼和丰富,许多尚未系统的零散念头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攻守联防的体系。而体系的建立,创造了自我思想的独立性。

  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寻找自己,发现自己,读书便是很好的方法。共鸣的书还是相反意见的书都会帮助自己找到自己的思想,在脑海中跳出一种独特的思想并不多见,通过对照他人的观点发现自己的思想则是经常见的。经常一本好书,让我挖掘出内心深处不少隐藏的思想,我对之充满感激。一本书自身的思想如何于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提出问题,引起我的思考、充实我的理论体系,那它就是一部好书。

  书海无涯,我不可能寻遍全部领域,我不遗憾错过许多好书。我在自己可能漂流过的地方寻觅我的感觉,在自己的有限中不枉度就是价值的最高体现。从你身边的书看起,这就够了,不要想到大英图书馆的书海。

  写作,不是一种外力强迫的行为,不断地看书,不断地思索,不断地整理自己思想,内心便产生要表达出来的冲动,写作就成了渲泄这种内在冲动的最隹方式。想了许多,憋着难受,自己也不知到底拥有多少东西,写下来,系统地归纳自己的理论,让零散的观点通过整理规范到统一的体系中,形成一套思想。先让自己了解自己的底细,也为今后的思考设下大本营,心中有数总是踏实一些。

  我的写作极其拙劣,我的文笔极为晦涩,我却不得不操笔涂鸦,因为创作的冲动常常压过羞愧的心理,非得写点什么,说些心中的云雾,才能缓解心里的压力。好在我自信自己的观点虽幼稚可笑却也无邪,胡写一气,作自己的借鉴未尝不可。我有自知之明,我不是作家或理论家的材料,但写作也不是他们的特权,偶尔写点东西自我欣赏或让一两个密友取笑一通,增添点乐趣,也不错。

  我的痕迹同我的个体一样,无声无息地在世间短暂逗留,没有人驻足,也没有人注目。受别人注意兴许是件荣幸的事,不受别人注意又何尝不是件荣幸的事呢?个体独自漫游,留下点点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痕迹,自我欣赏、自我寻味,然后让时间冲去一切,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我是易逝的,我的痕迹也不想永存,若在我的身外有一柄不朽的十字架,那真是荒唐,因为我的永恒只在我的内心。

  名家大作、如雷贯耳,听惯了也有点麻木。有时拣起几句自作的小诗文,他人觉得可笑,自己却觉得清新。自己的作品总是比别人的杰作更容易与心灵达成交流、引起共振。心动之余,兴致勃勃操刀执笔,捕捉思想的流云走过的痕迹。

  尽善尽美,不是我的文字,是我追求的思想。真,才是我追求的文字。我的文字就是我学步的脚印,歪歪扭扭,不堪入目都不所谓,要紧的是我自己真实的痕迹。我的文字是我历程的路碑,它只对我一人有意义,留下我的过去,表达我的现在,幻想我的将来。经常翻翻过去的文笔,文字提醒我的记忆,沟通我的历程。

<此贴子已经被admin于02-11-8 20:35:19编辑过>